杜姨,叫杜清波,今年72岁,她满头灰白的头发,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刻下了一道道印记,她是淮阳县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时健在的两名老同志之一,我们都戏称她是检察院的“活化石”。喊她“杜姨”,不光因为她的年龄大,而是她的儿子也在检察院,和我们是同事,所以上上下下都亲热的喊她“杜姨”。杜姨现已退休,闲时爱到院里转转,她一来,我们这些年轻人便围着她让她讲故事。这也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她性格爽朗,说话声音洪亮,伴随着时不时的哮喘声,像一只经年的“破风箱”,把我们带到了那历史久远的年代。 听杜姨讲,检察院在“文革”中是被四人帮彻底砸烂的部门,原来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被分配到农村、改行做行政或其他工作。所以检察院要恢复重建,首先要有人员编制,在这方面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组织部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中央文件规定慎重选调检察干部,积极动员老政法干部归队,另外,就是从各机关选调优秀干部充实到检察机关。杜姨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检察院。她1955年毕业于淮阳师范,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1978年10月从县政府调到检察院工作时年仅42岁,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当时算是检察院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 检察院恢复重建后没有办公地点,因检察院被砸烂撤销后,由淮阳城关化工厂占用,县领导会同有关部门多次找化工厂协商,研究具体解决措施。化工厂搬走后,她和从各机关调来的八九个同志共同组成了当时的检察院。当时的检察院占地面积仅有2.37亩,除了几间低矮的破房子之外,空荡荡的,像一片废墟。没有办公桌椅,几个人白手起家,办公一人一个黑提包。杜姨负责综合后勤和财务工作,所以检察院的公章、财务章、钥匙都在她的提包里,她走哪掂哪。因为上面有政策,再加上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关系都比较熟,给财政部门要起钱来也方便。不久置办了十几张办公桌椅。到1979年元月,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由于条件限制和人员的严重缺额,当时仅仅开展刑检工作,主要是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和移送起诉的刑事案件。1980年初,院党支部又把现有人员临时分成几个业务组(即现在科的前身),分别是刑检组、法纪组(包括办理经济案件)、监所组、信访组和办公室。人员由最初的12人发展到26人,大家在当时条件差、人员少、业务生疏的情况下,坚持岗位练兵、互帮互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担负起了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责。 随着检察业务开展的需要和县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检察院从领导班子的配备到人员编制、内部机构设置、办案交通用具、办公用具、住房,也相继得到解决和日趋好转。1980年,县里为支持检察工作,为检察院配置了一辆长江750绿色三轮摩托车。车开到检察院,干警别提多高兴了,检察长孙汝澍围着摩托车转了好几圈,刚从部队转业的小任会开摩托车,几个人当即决定出去兜一圈,那高兴劲像过年一样。1983年,省院又拨给检察院一辆北京212吉普车,也是院里唯一一辆办案用车。物以稀为贵。检察长立即召开党组会,明确规定公车不能私用,只能用于紧急情况或执行重大任务,检察长在县城开会步行或骑自行车,去外地开会一律乘公共汽车;干警下乡办案一律骑自行车。虽然坐不上车,但是终于有了车,大家看着车心里也是高兴的。当时的院誌是这样记载的:到1983年严打之际,全院共有检察干警47人,内设五科一室,办案吉普车一辆,三轮摩托一辆,基本解决了“办公没有桌、吃饭没有锅、住宿没有窝、办案没有车”的困难局面。 1983年8月13日,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战斗打响之后,全体干警迅速投入到了这场斗争。院党组针对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及时果断决定,打破科室界限,人员统一调配,从各科室抽出12人,组成了近30人的办案队伍,检察长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由于县委部署得当、组织严密、准备充分、行动迅速,“严打”的第一战役就打了个漂亮仗,仅1983年8月13日至16日三天时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分子252人,这也是恢复重建以来检察院较短时间内批捕人数保持的最高记录。 在这次集中“严打”的高潮中,全体干警经受住了斗争的考验和锻炼,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因为案件多,公、检、法联合办公,干警们常常是连续加班加点几天几夜,眼睛熬得红肿,胳膊累得酸痛。如后来任批捕科科长的张明生同志在“严打”斗争最紧张的时候,他的外甥女因服毒在医院抢救,家里几次来人催他回去处理一下,但他以大局为重,坚持办案两天两夜,直至外甥女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他都没顾得到医院看一眼。在集中抓捕的关键时刻,叶效珍同志的爱人的脚严重扭伤,急需他为爱人诊治并护理,但叶效珍仅安排邻居带爱人到医院简单地进行了包扎,就连夜到平顶山追捕逃犯去了。 当时条件艰苦,每月人均办公费五元钱,全年全院的办公费也就两千元钱。干警们工作加班加点,没有加班饭,夜班每人补助两角钱,但大家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同事间亲同手足,立功评先总是相互谦让。没有考勤制度,大家依然早出晚归,工作忙忙碌碌。工作中有分歧时也争吵,吵得面红耳赤,但过去以后,马上烟消云散。那时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谁家的孩子结婚,大家凑钱买个镜匾,买个茶瓶,几个茶杯,去喝杯喜酒。用杜姨的话说:那时的人思想特单纯,没有私心杂念。苦中作乐,大家从没有感到过困难,支撑大家的也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如今,风风雨雨三十年,淮阳县检察院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04年现任检察长苏凌到任后,励精图治,蓬勃发展,6层5800平方米的综合技术大楼和4栋家属楼拔地而起,几十台办案用车管理规范,各种办公办案设施一应俱全,切实实现了办公现代化、自动化,良好的办公条件极大地促进了检察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获得了连续三年受最高检表彰的好成绩。干警也由最初的12人增加到现在的119人。原来的老同志有的去世了,有的疾病缠身,健在的也早已步入人生的暮年,但是那种愈老愈坚的精神,却象经年的老酒,愈久愈烈,滋养哺育着历代淮检人,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