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两抢一盗”犯罪在社会上发案率居高不下,使人们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以西华法院近几年审理的“两抢一盗”案件数为例,此类案件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该院共受理“两抢一盗”案件36件54人,占受理刑事案件总数的25.5%与30.3%,2006年受理“两抢一盗”案件45件75人,占受理总数的30.4%与32.9%,2007年受理“两抢一盗”案件75件105人,占受理总数的39.5%与43.2%,2008年1月份至5月份,受理“两抢一盗”案件27件47人,占受理总数的36.5%与46.1%。经过分析,该类犯罪呈现以下特点: 1、在“两抢一盗”犯罪中团伙作案共同犯罪越来越多。犯罪分子几人纠集在一起经常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他们往往安排周密,在力量上又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社会危害极大。 2、“两抢一盗”案件犯罪主体的文化素质不高,无业人员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文化素质低,他们大多没有一份正式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当生活陷入困境时,他们便伺机采取盗窃、抢夺、抢劫等简单、低智商的犯罪手段来获取钱财。 3、“两抢一盗”案件犯罪主体的年龄相对集中,16-30岁是主要集中段,犯罪主体低龄化倾向严重。由于年龄较轻,往往凭意气行事,寻求刺激,缺乏理性,不计后果。 4、“两抢一盗”案件每次涉案价值不高,但多次犯罪严重,发案频率高。这类人员往往实行流窜作案,给侦破案件来了难度,由于不能及时破案,无疑为他们增加了犯罪的侥幸心理,于是频繁作案。 针对以上“两抢一盗”犯罪的特点,特提出以下防治对策与建议: 1、要把广泛动员群众放在首位。动员群众尤其是当事者、知情人提供破案线索,检举揭发犯罪,形成对“两抢一盗”犯罪分子人人喊打的局面。 2、建立全方位的防范体系。一是加强公安巡逻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三是加强各级群防群治组织的建设;四是机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安全防范的有关措施和要求。 3、对无业人员进行就业辅导教育和职业培训。引导无业人员学会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岗位,而增加无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是有效减少“两抢一盗”犯罪的重要途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4、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司法机关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的宣传报道力度,以扩大打击的社会效果。利用新闻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 5、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学校开设法制课,聘请法制辅导员,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父母创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来熏陶子女;做好留守农民工子女的管教工作。 6、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加大对“两抢一盗”案件的侦破力度,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通力协作,从重从快惩处“两抢一盗”犯罪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