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县区动态 >>淮阳区 >

用 残 躯 谱 写 生 命 华 章-------记优秀人民调解员 王清海

〖信息来源:淮阳县司法局〗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时间:2008-06-24 〗

没有显赫的官位,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甚至没有正常人健全的体魄,但在古城淮阳,一位普普通通的人物却广为传颂。 他就是淮阳县城关镇一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王清海。他出生在段庄村一个回族家庭里,幼年丧母,13岁左腿患病残疾。生活中的多灾多难,磨练出了他坚毅顽强的性格,在和命运的搏击中,他变得更加自信、乐观,更有爱心、热情,最终他成为生命的强者。王清海同志常说:“民事调解是我人生的最大追求,我要战斗到最后一刻”。为了这一承诺,现年58岁的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一干就是20多年。整日拖着伤残的左腿,忍着疼痛,走东家,串西家,为村民排忧解难,他从未喊过苦,叫过累。每当他妙手回春,化干戈为玉帛时,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所有的辛酸和疲惫无影无踪,脸上总是充满自豪和微笑。

善断家务事的“清官”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王清海偏不信这个邪,每日骑车走街串巷,了解民情,遇问题就调查,遇矛盾就化解,遇到不平的事就要管一管。本村一位李姓村妇素来不孝敬公婆,去年收秋时,她偷抢公婆地里的豆子被发现,与婆子发生争吵,碰上就得管。王清海上前询问咋回事,该村妇说以前她婆子拔过她种的花生苗子,一听此言,十分气愤,义正严辞地训斥了她的无理言论和不孝行为,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亏,主动向婆子道歉,从而终止了一场家庭纠纷。今年2月,本村一位老人,8个子女互相推诿,不愿赡养,了解情况后,王清海硬是把这8个子女和他们的母亲叫在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摆事实,讲道理,怒之以容,动之以情,终于使这8个子女良心发现,纷纷向母亲认错,一个眼看就要分裂的家庭重归于好。

 铁面无私的“编外法官”

   王清海同志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调解员,却发挥着甚至一些职能部门都难以做到的维护一方平安的积极作用。有时派出所处理起来都十分棘手的问题,在他手里总能化难为易,迎刃而解。满腔正义的他总爱打抱不平,为弱者撑腰,村民们甚至一些过路人遇到了问题,也总喜欢找他解决,以至于他被附近群众亲切地称为“编外法官”。去年7月,邻村出租车司机苏某与本村开出租车的吕某因抢客户发生纠纷,苏某将吕某痛殴一顿。吕某是一个孤儿,无依无靠,而苏某有一个在检察院当领导的亲戚,很有势力。然而王清海不卑不亢,仗义执言,不怕得罪人,最终为受害者吕某争得了医疗费和应得的经济补偿。                              

民族团结的“保护神”

   王清海同志所在的段庄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回汉混居,社会关系复杂,事情处理起来都是十分棘手。他常说:“民调工作的对象都是自己的乡里乡亲,甚至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就要求民调员要心中有一杆秤,不论亲疏远近和民族,一律按法办事。这样处理事情才会有力度,才会使人心服口服”。今年4月份,本村一搞客运的张姓回族青年与外乡一汉族青年发生冲突,双方各找来一帮人携带刀棍准备武力解决,一旦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危急时刻,王清海不顾个人安危,挺身站到了正中间,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道,终于使双方坐下来解决问题,避免了一场民族械斗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的大局。

    王清海同志以饱满的热情的辛勤的工作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兑现自己的承诺。不懈的努力换来了无尽的荣誉,他所在的村连年被评为“治安模范村”,被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调干部”,2002年被河南省司法厅授以“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但王清海同志从未沾沾自喜过,一刻也不敢大意,生怕自己一个小小的疏忽损伤人民给他的荣誉,而是更加努力的工作,以百倍的热情投身于人民调解事业中,以期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给朋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国长安网    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周口市政法委 | 豫ICP备07502756号
豫公网安备 41160202000088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