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某县农业银行村营业所协储员张某,涉嫌贪污7.3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至此,这起因嫌疑人在逃而积压近3年之久的案件成功办结。这是周口市检察机关辨证施治,消化积案的又一典型案例。 截至2008年6月,周口市检察机关一年内共集中处理反贪积案127件136人,除24人在逃外,成功办理103件110人,其中52人被法院依法判决有罪。有罪判决率高出往年20个百分点。 深入调研,找准积案症结 “我们一定要甩掉压在反贪工作身上积案多这个大包袱”, 在2007年初全市检察机关反贪局长座谈会上,周口市院检察长李春长的这句话让在座的每位反贪局长都感到背上如负巨石。他们内心都很清楚,周口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案件立案数、判决数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但判决率却相对较低,问题就出在积案数太大上。 甩掉包袱、清除积案成为了周口市两级检察院党组的共识。于是,2007年3月,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开展了一次集中清理积案的专题调查研究。市检察院组成专门工作组,集中调取全市反贪部门20余个积案,逐案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对策,写出了专题调研报告。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全市的反贪案件中,有127件136人未能按正常的诉讼程序进行下去。在清理出来的积案中,居然还有97年立查的反贪案件没有诉讼终结。有些案件已引起当事人的上访,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通过调研发现:案件积压的原因多种多样,侦查不到位、强制措施采取不当、嫌疑人潜逃、不应立案而立案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具体问题形成的沉重包袱,市院党组的每个成员都陷入沉思:“症结既然找到了,就要彻底根治,处理积案刻不容缓。” 三剂良药,辨证施治积案顽症 案件之所以积压,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案件无法进展下去,长期积压没有结果,就象定时炸弹一样迟早都会出问题。要想彻底根治,必须要耐住性子、下足功夫。于是,一个看似笨拙但非常有效的方法应运而生--逐案排查。尤其是针对积案较多的基层院,所有卷宗全部调取,逐案分析原因。 针对积案的不同情况,市院反贪部门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 针对因工作不够深入而造成积压的案件,立足原承办单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消化处理。某县检察院办理的会计李某贪污一案,2001年起诉到法院后,患严重疾病的李某,一提讯就佯装犯病,致使案件根本无法进行,一直搁置下来。在这次清理积案活动中,该县检察院重新审视此案,找出问题症结:李某之所以装病不愿配合,无非是想逃避法律制裁。但是这样下来案件长期不能结案,对李某也无利益可言。该院检察长、反贪局长就主动找到李某及其家人做通思想工作。最终,在李某的配合下,案件迅速进入审判程序。李某也因贪污35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受到应有的惩处,积压6年的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对于因地方阻力大而积压的案件,采取异地办理;案情复杂、牵涉面广的案件,由市院提办。2006年查办的中国银行某县支行商业贿赂窝案,由于案情复杂,县院处理困难很大,侦查了一年也未能结案。2007年8月,市院将其中4件提级办理,目前已经成功起诉到法院。 对不该立案而立案或经过侦查证据发生变化,不能构成犯罪的贪污贿赂案件,该撤案的坚决撤案。杨某因涉嫌贪污5万元被立案侦查,因一些细节未查清而造成案件积压,杨某非常消沉,为避免案件积压给当事人造成太大负面影响,反贪干警加快侦查进度。将不易确定的关键证据送省院鉴定,发现5万元的领条是别人冒领的,杨某是无辜的。经集体研究并向上级汇报后,决定撤案。2008年初,捧着盼望已久的撤案决定书,杨某热泪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