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高院张立勇院长、郝东亚副院长到周口中院调研时参观我院文化长廊

张立勇院长、郝东亚副院长详细询问便民导诉台工作开展情况
这是一个队伍建设硕果累累的集体: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有5名法官被党委、党委政法委树为先进典型;有2名法官被评为“周口市十大杰出(优秀)青年卫士”;有1名法官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的荣誉称号……
他们创新实践的工作机制成效显著,周口中院被中央政法委等14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在五年举行一次的评比中,被授予“全国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他们带领的10个基层法院捷报频传,有1个基层法院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法院”,3个基层法院被评为“全省清理执行积案先进单位”,4个基层法院被表彰为全市优秀基层法院;郸城县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中级法院发生了令人振奋的质的变化!”来该院视察调研的省市有关领导如是评价。“中级法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参加该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是评价。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周口中院院长张明山说:“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关键是我们紧紧抓住了队伍建设这个根本。”
重教严管加厚爱
抓队伍建设,就要尊重队伍建设的规律,既不能笼统地说教,也不能一味地严管,更不能把干警物化为管理的客体。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需要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张明山对抓队伍建设颇有心得,他深有感触地指出:“工作靠人干,案件靠人办,队伍素质是关键。没有一支铁打的队伍,公正的法律,美好的正义,神圣的职责,一切都等于零。但是抓队伍建设,就要尊重队伍建设的规律,既不能笼统地说教,也不能一味地严管,更不能把干警物化为管理的客体。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需要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为此,我们提出了‘重教、严管、厚爱’六字方针,来加强法院的队伍建设。”
关于重教,周口中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通过制度化、经常化的教育活动,示范、引导、带动更多的干警讲学习,强素质,想工作,干事业,比奉献,进一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2007年以来,周口市两级法院坚持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年、作风强化年、形象提升年”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建立实施“五个一”系列化学习制度、开展“五个一”评比等具体措施,狠抓落实。
所谓“五个一”系列化学习制度,就是每周组织一次学习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学习讲评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读书演讲会,每半年举行一次学术研讨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专家讲座和英模报告会。
所谓“五个一”评比,就是每年开展一次学科技、用科技、促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手评比活动,开展一次多读书、读好书、写好文章的写作秀才评比活动,开展一次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办案能手评比活动,开展一次能调解、善调解、促和谐的调解能手评比活动,开展一次学英模、创佳绩、争当先进的模范法官评比活动。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法院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进一步弘扬正气,充分激发广大干警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关于严管,张明山强调说,实践反复表明,严是爱,松是害,队伍越严越好带,但如何“严管”一定要辩证地看,从严治警,对队伍严格要求,这是法院队伍建设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但又不能苛求,一项制度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甚至院领导也不能做到,就失去了制定制度的初衷。
2007年以来,周口中院坚持行得通、管得住、有实效的原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6项新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审判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司法便民机制、廉政建设机制、综合保障机制)。同时,该院十分重视这些制度的落实。如该院部门绩效考核机制出台后,张明山与该院党组成员、部门负责人签订为期三年的责任书。张明山郑重地表示,他带头执行这一制度,如果中院三分之二以上部门连续三年都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他自动辞职。再如“十条禁令”出台后,周口中院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并由该院纪检监察部门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这一做法受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2007年,周口中院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省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做法。
关于厚爱,张明山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大量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了法院,法院法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全市法院每年都要审结、执结3万左右起案件,工作压力相当大,不少干警长期超负荷运转,市中院就有一名干警倒在了晚上加班后回家的路上,以身殉职。
因此,对干警一味地严格要求,而不关心爱护干警,久而久之也会出问题,作为法院党组应该设身处地为干警着想,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不让干警背着包袱干工作,更不能让英雄出在病床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2007年以来,周口中院依法落实干警带薪休假制度,定期为干警体检,并克服困难,建设了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篮球场、网球场和干警食堂等,使干警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争先创优谋一流
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一个不思进取、不想当先进的法院也绝不是一个对党对人民负责的好法院!实践证明,能不能争先创优,是一个能力问题;敢不敢争先创优,是一个态度问题。
在采访中,张明山多次强调,要坚决破除那种无过即有功、敷衍应付、得过且过的思想和意识,切实树立和增强“见先必学、逢先必争、有优必创”的争先创优意识,要敢于唱响争先创优的主旋律,让争先创优的思想时时贯穿于法院的每一项工作,让争先创优的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干警的心中。
2007年3月12日,在周口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时任代院长的张明山郑重向人大代表承诺:要带领全市法院干警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法院发展新理念,确立法院建设新思路,把全市法院建设成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学习型、科技型、创新型、服务型法院。在今年召开的人代会上,张明山再次重申了这一奋斗目标,并提出了“五大治院方略”,即素质建院、质量立院、创新兴院、文化育院、科技强院,强化具体措施,予以强力推进。
据介绍,根据阶段工作部署,周口中院近期着重抓了素质建院和文化育院有关的工作。
在素质建院方面,周口中院创办了“法院大学”,大兴学习之风。张明山解释说,这个“法院大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一所没有固定课堂的大学,也就是,把法院当学院,把书本当老师,全体干警当学员,业余时间当课堂,倡导人人都读书,全员动手写文章,院长庭长作榜样。张明山强调说,从“法院大学”启动之日起,全市两级法院从院长、庭长到一般干警,每季度都要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或案例评析,发表一篇信息、宣传、调研文章。
我们对此感到很新奇,问他为什么要创办这样的“大学”?张院长笑着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目前,我市法院经费紧张、案多人少、任务繁重,无法使更多干警进行脱岗或半脱岗参加学历教育,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更新,法官的素质也必须随之提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是一种最实际最实用的培训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希望,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法院干警的整体素质全面得到提升,使全市45岁以下的法官实现由学历培训到能力素质培训的转变,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型、复合型的法官队伍。”
张明山给我们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以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为例,一般需要2至3年,每年须交纳学费8000至10000元,再加上交通费、住宿费、餐费等,至少需要四、五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周口中院的这一创意,显然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非常值得推广的学习方式。
在文化育院方面,今年初,周口中院建立了“一团一社三协会”,即法官文化艺术团、文学社、体育协会、书画协会和摄影协会,定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为丰富干警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考虑如此之周到,关爱如此之到位,令人深受启发。此外,记者还发现,周口中院办公大楼走廊、楼梯和办公场所里的墙壁上,错落有致,悬挂着许多精致优美的书画作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仿佛置身于一座典雅的文化艺术殿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上述措施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周口市两级法院广大干警拼搏进取、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2007年以来,周口市两级法院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含内设机构)达204个(次),先进个人373人(次)。
2月28日,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周树群在全市法院反腐倡廉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说:“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特别是中级法院在党组的带领下,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具体工作措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法院队伍发生了质的变化,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得到质的提升,法院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法院发生了令人振奋的质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工作给予了空前的好评,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群雁高飞头雁领
“我们感到很幸运,能遇到这样的院长和这样的领导班子,如果干不好工作,我们就会觉得对不起他们!”一位普通干警的心声,让记者沉思了良久。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是把队伍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张明山院长用这句话开始讲述了周口中院队伍建设的历程。
张明山先后担任过乡党委书记、郸城县检察院检察长、淮阳县检察院检察长、周口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曾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省优秀检察长”等荣誉称号。
张明山在郸城检察院工作期间,该院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在淮阳检察院工作期间,该院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院、省优秀人民检察院、省标兵检察院,所有科室被评为全市先进科室。
“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只有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全局工作才能整体推进。”张明山告诉记者,“上述成绩都是队伍建设成绩的外化,内在的根本还是抓队伍。”
2004年3月,因工作需要,张明山被调到周口中院任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新的岗位上,他仍然是紧紧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队伍建设,“以不变应万变”。这一招,仍然带来了显著的成绩:他所分管的部门工作8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分管部门的干警69人次立功受奖。
2007年3月,张明山当选周口中院院长。职责更重了,他依然“痴心”不改,还是紧紧“扭”住队伍建设不放。在他的倡导下,新一届党组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狠抓队伍建设,带动全局工作。很快,《周口中院优秀法官、办案能手、计算机操作应用能手、十大秀才评选办法》、《周口中院关于素质教育年、作风强化年、形象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周口中院关于创办‘法院大学’的实施方案》、《周口中院干警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并付诸实施。
一位50岁左右的女干警说,法院家属宿舍离单位较远,干警中午回家吃饭来回奔波,很费时间,特别是遇到刮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很不方便。新一届党组迅速研究筹建干警餐厅,解决了干警中午就餐的问题。这位干警还告诉我们,其实法院目前经济很困难,但党组硬是克服困难,带头压缩招待等其他费用,创造条件,解决了干警的实际困难,这一点让大家感到很温暖、很温馨,有一种家的感觉。
一位青年干警说,新一届党组团结开拓,处事客观公正,让人信服。去年10月19日上午,干警像往常一样正常上班。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院党组突然宣布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对缺职的14名中层正副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现场公布竞岗条件,现场公布职位,现场报名,现场审查资格,现场公布演讲题目,现场演讲,现场投票打分,现场统计成绩,当场公布入围人员名单……短短8小时,进入公示环节的名单出来了!整个过程保密、严谨、高效、阳光、公正,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地组织、人事部门也给予高度评价。
周口中院的领导班子一直处于缺职状态,党组工作压力很大。张明山带领党组一班人几乎是玩命地工作,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有的党组成员分管七、八个部门,任劳任怨;有的党组成员累病了,仍然兢兢业业,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