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以法文明、法文化作为解放新思想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重要载体,确立了“文化育院、文化兴院”的发展思路,为广大干警搭建“六大平台”,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法院文化培育司法能力、凝聚队伍力量、陶冶法官情操,实现了法院文化建设推动审判工作的良性开展、提升法院和法官形象的双赢。
搭建文化教育平台,提高干警整体素质。根据现有经济状况,立足实际,创办了“周口法院大学”,提出把法院当学院,把书本当老师,全体干警当学员,业余时间当课堂,人人都读书,全员动手写文章,院长庭长作榜样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从学历教育向岗位学习为主的转变,从应急性、临时性学习向系统化、全面化学习转变,由工作适岗性向职业化精英化转变。经过不懈努力,使在职法官都能达到德、才、笔、言的四字标准,即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职、笔能撰其文、言能明其意。 搭建文体生活平台,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专门成立了“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体育协会”,制定文体活动实施方案。在法院后院内设立排球运动场、蓝球运动场,在15楼设立娱乐室、健身房,与市直各部门、10基层人民法院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各个运动项目比赛或友谊联赛。通过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培养法官健康的情趣,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作出一份贡献,向社会充分展示法院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和法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专家型人才。利用周口法院网站“法官论坛”、“工作探讨”等阵地,内部专题讲座、业务研讨会、培训班等载体倡导学术交流。在周口师范学院设立学术研讨基地,定期进行专业学术研讨,提高专业水平和法学水平。积极参与周口市法学会, 该院院长张明山当选为副会长、副院长李士民被推举为常务理事、10名中层正职被当选为理事。根据最高法院、省法院拟定的调研课体,要求每位中层正职只少撰写一篇有现象、有特点、有问题、有原因、有对策的调研文章或学术论文进行交流。 搭建技能文化平台,培育司法能力。完善强化“五个一”学习制度。即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学习讲评会,每季度举行一次学术研讨会,每半年开展一次读书演讲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专家讲座和英模报告会。深入开展“五个一”评比活动。即每年分别开展一次计算机操作应用能手、写作秀才、办案能手、调解能手和优秀法官评比活动。坚持以评比促学习,以评比促工作,以评比促干劲,以评比强素质。为适应新形势实现新跨越新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保障。 搭建廉政文化建设平台,筑牢反腐败防线。与周口市文化局联合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大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从全市法院系统征集各类廉政文化书画作品628幅,经过专家鉴赏、评定,从中筛选、评出168幅,悬挂在走廊或办公室内,作为座右铭,予以警示。让每位干警在观摩中陶冶情操,在品读中受到教育,在鉴赏中得到启发,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升华自身的素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搭建新闻文化宣传平台,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在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设备到位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工作,实行任务量化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奖罚兑现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法院工作、宣传优秀法官,不断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先进人物和先进代表教育身边人,用榜样的力量营造出树旗立标,比学敢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动笔搞写作的舆论宣传氛围。 搭建物质文化建设平台,彰显法院新思想新文化。利用新办公大楼庄重威严、宽敞整洁、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整体优势,在法院院内的东侧设立了长为65米、高为2.5米的巨幅文化长廊画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该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坚持“三个至上”和“三个有利于”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突出成就。高度集中地反映了法院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奋斗目标,再现了干警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对能创造成功业绩的不懈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