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因权利受到侵犯四处投诉却无法得到解决,亦或当你对法院作出的裁判心有不满或存有疑虑时,你来到这样一个窗口:它以诚以信待人,它依法以理服人,它以德以廉感人。透过窗口,你看到的是阳光的运作,听到的是情理法的说解,你曾经泯灭的心灯就在这窗口点亮。就是这窗口---周口中院立案接待大厅,点燃了无数心灯,扫去了无数留在人们心里的阴霾,还给当事人一片晴朗的天空。
功能篇—3区4室8窗 周口中院党组将立案窗口建设视为联系群众、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和践行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先后投入216万元完成了立案接待大厅的改造建设,立案接待大厅分设有立案接待区、信访接待区、诉讼服务接待区。立案接待区有190平方,全部为柜台式窗口,设有刑事立案、民商事立案、行政及赔偿立案、执行立案、申请再审立案、诉讼费结算及案件查询、材料收转等八个窗口,其功能主要为来访人办理案件立案及相关案件的查询、材料卷宗收转、规费收取事宜。信访接待区设有总接待室和分口接待室,总接待室负责日常信访接待工作,设有导诉台,由专职导诉员挂牌上岗,为当事人提供热情、便利、优质、快捷的接待、诉讼分类引导服务。分口接待室负责处理涉诉信访案件,对涉诉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均由最先接待他的人员负责解答,发现反映问题确实存在,或对生效裁判提出异议、疑问的,负责归口并与相应的业务部门联系,由原审判庭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就裁判有关的程序适用、事实认定、裁判结果及理由等向当事人解释、说明,直至信访群众满意。诉讼服务接待区设有休息室和调解室,休息室里备有精美诉讼指南,指导当事人诉讼,放置有常用诉讼文书样本供当事人索取和参考。并为当事人提供有书写、邮件收发、资料下载的专门区域,配备了两台电脑、开通了有线电视,配有饮水机和一次性水杯。调解室用于立案阶段开展简易纠纷调解工作。 立案接待大厅设置了电子化显示系统,公布所有窗口的职能及办理流程,同时,设置了触摸屏查询系统,当事人可以通过触摸屏查询法院信息,全面了解法院的工作动态。 运作篇—1234模式 围绕一个宗旨,即司法便民、为民宗旨开展工作。窗口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窗口的形象是百姓信赖的根基,立案窗口在成立伊始,中院党组就确立了便民为民宗旨,院长张明山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要穷尽一切办法,为群众提供快速便利的司法服务。 推崇两便原则,即对外方便当事人,对内方便干警。对外方便当事人,是指通过窗口工作,为当事人到法院进行诉讼活动提供一切方便。除做好立案受理、规费收取、信访接待等工作外,还本着便民、利民的工作思路,从细微处入手,为当事人提供了休息室,配备了笔墨纸张、茶水、信息、资料查询触摸屏。对内方便干警,是指为干警从事审判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服务条件。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证据等材料的,由窗口工作人员负责统一接收登记,然后存在每一庭室专设的文件盒内,集中转交。改变了法官以往只要有当事人送材料,就得去见当事人的现状,减轻了法官很多不必要的简单重复工作,方便了法官办案。 坚持三个统一,即统一负责立案事宜,统一负责信访接待事宜,材料收转、约见法官、立案调解、法律咨询、判后答疑、司法救助等职能统一由窗口行使。过去,当事人到法院进行诉讼,往往到法院各个部门、各个庭室到处找,窗口成立后,当事人只需在窗口提出自己的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就可以帮助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和等候时间。 突出四大特色,即简约、周全、文明、高效。简约是指窗口业务高度集中,足不出户,当事人就可以办理完毕除开庭外的所有诉讼活动。周全是指窗口职能齐全,真正体现了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的司法为民方针。文明是指窗口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统一行为举止、统一文明用语,让当事人走进窗口,如同回家一样感觉亲切,以增强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高效是指窗口工作人员为当事人提供快速高效服务,按照咨询有人应、电话有人接、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法官有人找、疑惑有人解的要求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让人民群众少跑一次路、少找一个人、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诉讼中的“问累、诉累、跑累”,以最大限度实现诉讼服务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效果篇—3个强化 (一)强化了诉讼便民。1、提供导诉服务,拓宽了立案信访职能。在窗口接待大厅每天安排2名工作人员值班,从立案接待到诉讼提示、引导,使群众能够通过最便捷的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完善便民设施,体现了司法人文关怀。立案接待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诉讼须知和法律知识,休息室中有供当事人查阅相关资料的设施和供休息的必要设备,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当事人,使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3、落实接访制度,着力实现了息诉罢访。对于信访人员,实行窗口接待并通知案件原合议庭人员负责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切实减轻了申诉人的诉累,解决了当事人的实际问题,也促进了合议庭改进工作作风,明确办案责任。 (二)强化了服务审判。就目前运转情况看,材料收转窗口对当事递交本院的诉讼材料和本院转当事人的诉讼材料,全部做到了登记备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收转,对全院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效果明显。一是减少了诉累,方便了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的诉讼材料很多,有时要递交上诉状,有时要补充证据,有时要提交申请,等等。以往这些诉讼材料,有的是由案件承办法官接收,有的由书记员接收,有的由立案庭接受,当事人需要到几个地方递交材料,甚至需要多次递交。成立材料收转窗口后,既可以解决多处递交材料的问题,也避免了当事人对相关问题的多头询问。此外,鉴于当前法院送达问题突出,从全院审判工作大局出发,提前谋划,在接收上诉状方面,除了严格把关之外,还要求当事人提供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为案件进入审理后的送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案件因无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需要公告而导致案件审理期限延长。二是规范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诉讼材料收转是法院审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诉讼材料都有当事人直接交案件承办法官,材料收到在很多时候都未备案,管理很不规范,容易出现问题。材料收转窗口对诉讼材料集中收取、集中备案登记管理,从制度和操作上加强了管理。同时,在送达方面,采用集中送达、分步实施的方法,当事人能直接到法院领取的,交材料收转窗口送达;三日内无人领取的,由窗口人员通知办案人办理邮寄送达,若不能邮寄的,办案人用其他方式送达。这样就将接收外来材料和送达本院文书两项工作统一了起来。通过规范有效的运行,缩短了诉讼材料在进出法院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三是建立隔离带,促进了司法廉洁。诉讼材料收转窗口成立前,当事人递交材料一般都直接与案件承办人联系,当面递交,导致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与法官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引起当事人合理怀疑。窗口成立后,诉讼材料集中收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直接接触,在当事人和法官之间建立了一条隔离带,赢得了当事人对法院审判工作的信任。四是避免冲突,维护了办公秩序。过去在收转材料过程中,有时打收条,有时不打条,手续不完备,出现材料丢失情况时,当事人容易和法官发生矛盾冲突。现在窗口对材料从接受到登记到转发均手续完备,同时,由于规定材料只能交到窗口,不允许当事人和律师到办公楼找承办法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机关办公秩序。 (三)强化了立案过滤功能。窗口在立案时,对于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信息达不到立案要求的,告知进行补充证据或提供相关材料,阻止了有瑕疵的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对于一些法院管不了、管不好的案件,如农村土地调整和企业改制的一些遗留问题,法院不受理。同时,坚持繁简分流原则,对于一些简单案件,在立案时先行调解;对于一些不宜由法院审理的案件,委托给其他纠纷解决组织或部门解决。数据显示,在窗口成立后,通过过滤分流在立案环节就消化掉571起纠纷。由于重视窗口建设的立案过滤功能,与同期比,法院的涉诉信访案件明显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