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及广大民警辅警围绕“两个确保”、加快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全市公安中心工作,以“豫筑平安”为载体,依托“一村(格)一警”机制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大巡防、矛盾纠纷大调处、风险隐患大整治、突出犯罪大会战“四大专项行动”,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一批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为发现培养、宣传树推一批周口公安先进典型,培育形成周口公安英模群像,确保发挥先进典型“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引领作用,本平台开设“警星闪耀”专栏,全市各宣传部门走进基层,深入一线,聚焦公安战线的典型人物,用镜头书写广大公安民警的忠诚奉献与担当作为。 田宇:铆在社区 服务群众 干在实处 为守护群众“钱袋子”,他“冲”到群众家中,从骗子手里“抢”回3万元;为了辖区平安,他日均两万步,用双脚丈量辖区每一条街巷;为了化解矛盾纠纷,他深入群众家中彻夜长谈,不厌其烦。 他叫田宇,现任河南周口的淮阳区公安局北关派出所广场警务室警长。 大到刑事案件,小到邻里纠纷,田宇“管得宽”“管得了”,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辖区群众都习惯找田宇出面解决。 为啥大伙儿有事都找田宇?田宇言简意赅地说出了自己的秘诀:“练好‘串门唠嗑’的基本功,倾听民众‘牢骚话’,解决群众‘烦心事’,大家自然把咱当自家人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进万家门 耕好“责任田” “进门一张笑脸、开口一声问候、办事一个走心、事后一个回音!”6月4日,田宇利用工作间隙,在北关派出所广场警务室向民辅警介绍自己走访群众的心得。 从警十多年来,每天深入社区、走街串巷,与群众“拉家常”已成为田宇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他的“拿手绝活”,更在“拉家常”中形成了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说理式”调解工作法,用平和语气、平等人格向当事人说明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最大程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3月,田宇在辖区走访时得知,段庄村有两家人因8年前盖房问题引发矛盾,向来不和的两家人近期又因停车问题引发争吵,甚至发生撕扯。 看到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的田宇,双方都要求田宇为自己评理。 “大家都消消气,坐下来,我给你们看段视频,咱再评理!”说罢,田宇把平时收集的普法视频放给双方看,看到因为一点琐事,甚至一句话引发的血案后,双方的气都消了一半。 紧接着,田宇讲事实、摆道理,搬出“三尺巷”的故事,约4个小时后,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在俺辖区,他是‘老熟脸’,因为他腿勤、嘴勤,走访群众多,给大家办实事多。他常提醒我们,只有进万家门、调百般事,才能守好‘责任田’!”辅警刘小飞提起田宇,满眼佩服。 主动作为 延伸服务“触角” 田宇所在的警务室下辖两个社区居委会、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2万人,流动人口2.1万人,各类经营场所729家。辖区还有太昊陵、生态观荷栈道、龙湖游船码头等景点,年游客接待量近500万人次……社区警务管理事项繁杂,这给田宇带来较大工作难度。 要干好社区工作绝非易事。田宇不断摸索辖区人、地、物、事、组织管理的新途径。他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和产生规律,秉持“向前一步”的工作理念,摸索出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的均衡式、一站式、定制式、跟踪式、教育式“五式”工作法,初步构建起“公安推动、警法联动、律师派驻、社会引援”工作格局,破解了社区民警工作中的老难题。 “我刚才看见有人推着电动车往楼上走。” “姓氏文化城路灯不亮,夜间出行难以保证安全。” …… 这些“声音”并非来自110报警电话,而是微信群里的交谈。 微信群里反映的大多是群众身边的小事,杂七杂八、鸡毛蒜皮,群众之事有大有小、有易有难、有简有繁……田宇通过微信群等渠道,了解社情民意,用脚步丈量网格,用真心对待群众,用温暖化解每一个纠纷,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