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县区动态 >>扶沟县 >

民工讨薪无路 法官全力要回
——扶沟法院调解农民工工资系列案,九名当事人点赞!

〖信息来源:扶沟县人民法院〗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时间:2020-08-04 〗

0.jpg


“谢谢法官,太感谢您了!我三年都没要回的工资终于领到了!” 近日,扶沟法院韭园法庭一举调解了九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农民工王某等九人在当场领取了工资后握着承办法官的手感激地说。


1.jpg

起诉状自动生成一体机


7月30日这天,扶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门前站着一群焦急的人,他们既不进入大厅立案也不肯离去。见此情形,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员便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这些人都是农民工,遇到老板拖欠工资,来到法院想维护自身权益又不知从何下手。导诉员引导他们来到自助服务区,在智能诉讼一体机上填写了相关信息,自动生成起诉书后成功立案。


2.jpg

导诉员引导立案


案件立案后由韭园法庭庭长高亚东和员额法官孙斌办理。承办法官经阅卷了解到,以上共六个案件的被告均是相同的两名包工头曹某和胡某,案件事实相同,都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标的额也相对较小。为了尽快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决定启用小额速裁程序,快审快结这一批系列案件。


3.jpg

法官实地走访调查


承办法官通过联系原告了解到,还有几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没有起诉,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去实地走访了解情况,承办法官随即走访了原告、被告所在村村委会及被拖欠工资的村民。经过走访查明,案件的六名原告均是扶沟县柴岗乡的同村村民。2017年,村民王某一行九人跟随临村的工头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从事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务工结束后,九人仅收到了少部分工资,下余工资一直拖欠至今。其中六人已起诉立案,还有三人正持观望态度。经过一天的走访,法官基本调查清楚了案件事实,形成了初步的调解意向。


4.jpg

法官向被告释法析理


九名原告被拖欠工资已有三年多了,因为长期得不到工钱,情绪非常激动,声称要不回血汗钱就跟俩被告拼命。两名被告也跳起来说原告再闹就分文不给。眼看双方针尖对麦芒,剑拔弩张,僵持不下,承办法官及时分开双方当事人,中止调解。

这时已近中午,承办法官考虑到,由于九名原告均是农民工,既不懂法律知识也不知如何收集证据,按照法律程序走下去固然简单,但并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于是,承办法官主动放弃中午休息时间,耐心为当事人双方辨法析理。在将原被告分开后,承办法官向两名被告释明国家的政策、法律,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希望他们能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支付拖欠的工资。同时,主审法官也耐心地与原告方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对被告方给予一定的谅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天的努力,两名被告终于愿意向九名原告支付工资,双方达成了和解。随即,被告方通过家人筹钱将拖欠九名农民工的工资当场履行兑现。看到拖欠了三年之久的工资款终于有了着落,九名原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九起群体性农民工工资纠纷案得到了圆满解决。


5.jpg


一直以来,扶沟法院高度重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创新举措,充分运用诉前调解、速裁、和解等方式处理纠纷,同时加强涉农维权平台建设,开辟为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一站式、便捷式服务,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原则,努力用最短的时间让农民工实现权益,以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法律小贴士

讨薪的正确打开方式


1、准备工作——收集证据


俗话说,空口无凭。

讨薪前,职工需要收集自己被拖欠工资的相关证据(证据是后面的维权行动必需的材料,做好这些证据收集,有利于节省维权时间、提高维权效率):

1.劳动合同书;

2.工资支付凭证、工资存折(汇款记录)、微信或支付宝工资发放记录;

3.考勤记录;

4.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5.盖章的工资发放证明等等。


2、明确维权的常规通道

1.协商:与用人单位协商

与用人单位协商欠薪之事,协商的过程和结果最好有相关证明,如纸质证明、微信聊天记录等。

2.请求协调:请求工会组织出面协调

与公司协商不成,或者公司不履行协商方案的,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进行协调处理;协调不成功,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会组织求助。

3.投诉: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劳动监察大队是劳动争议纠纷投诉的受理机构,职工遇到恶意欠薪的情况时,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4.提请仲裁: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先裁后审”制,劳动争议当事人须首先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后,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5.起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过劳动仲裁后,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将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保持冷静,明白行动边界

要明确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讨薪是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救济行动,但不能因此跨入违法犯罪的范围。

如果你不懂,就求助于专业人士:工会、律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4、可寻求相关部门帮助

工会、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仲裁部门、法院以及律师,都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


分享给朋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国长安网    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周口市政法委 | 豫ICP备07502756号
豫公网安备 41160202000088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