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人民法院秣陵中心法庭以关注民生为切入点,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新措施,扎实改进司法作风,切实保障群众利益,群众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是推出无假日法庭。该庭在原有诉讼引导、风险提示、上门立案、巡回开庭等便民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司法为民措施,推行无假日法庭,法庭的便民服务大厅每天都有人值班;在辖区三个乡镇分别设立一个办案点,对外公布法庭干警的联系号码,在节假日及休息日均安排审判人员值班。今年第一季度无假日法庭在节假日及休息日共立案受理案件52件,接待群众600多人次。同时组成案件巡回审理小组开展案件巡回审理12次,方便群众诉讼,深受辖区群众欢迎。 二是实行五步法制教育制度。立案时对原告进行法制教育;在向被告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的同时也进行法制教育。将案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罗列出来,供当事人参考,并向双方当事人进行全方位的举证指导,使当事人明白自己在案件诉讼中的利与弊,促进调解成功率。在庭前、庭中、庭后进行法制教育。开庭时邀请同类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旁听,接受法制教育,又让他们学会了举证、质证、陈述、答辩、辩论等诉讼技巧。法官把调解贯穿到五步法制教育的全过程,把廉政教育放在首位,承诺让当事人清清白白诉讼,明明白白诉讼。改变以往坐堂问案的工作模式,采用携卷下乡、深入调查、找准焦点、全程调解,当判不拖的工作方法。 三是创新调解机制。首先改变调解理念,坚持合法、自愿原则,对由于一时气愤不愿意调解的当事人,反复讲调解的好处,邀请民调员、村干部、当事人的近亲属劝解,使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并确立全程调解理念。其次是创造调解氛围,法庭干警集思广益,大胆创新,针对不同案件设立了三个特色调解室,温馨调解室、尚德调解室、和谐调解室的布置新颖别致,法官寄语、法官警示、法官提示、名言集锦、家庭变奏曲、仁义胡同等文字图片,图文并茂,让当事人走进调解室就能感受到家庭和睦的温馨,敬老爱老的光荣,与人为善的和谐氛围,促进了大量矛盾纠纷的化解。近两年在已审结的案件中有138件以调解结案,案件调解、撤诉率达91%,没有一起案件上诉,服判息诉率100%,没有一起执行案件,自觉履行率100%。 四是建立快立、快审机制。对案件事实清楚、双方权利义务明确、争议标的不大的案件,简化案件审理方式。在办理立案手续的同时,电话联系被告,征求被告是否同意调解或者答辩期内开庭审理;在送达应诉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给被告的同时,通知原告一起到被告住处当场进行调解或开庭审理,法官在调解或开庭时邀请被告住所地民调委员一同做好被告的思想工作,力争案结事了,近两年快速审结此类案件占全部审结数的16%。 五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及时提供司法救助,满足了残疾人、五保户、低保对象等弱势群体的诉讼需求。近年共办理减、免、缓诉讼费案件6件,减、免、缓诉讼费1.65万元,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伸张了社会正义。 六是建立大民调工作新机制。秣陵中心法庭大胆创新大民调工作新思路,深入探索大民调网络建设新途径,贴近农村,贴近实际,贴近基础,贴近和谐,扎实工作,形成了以“健全网络,加强指导,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工作模式,构建了以法庭指导为中心的乡镇(设民调工作委员会三个)、行政村(设村级民调委员会八十七个)、自然村(设民调小组二百零九个)的三级大民调网络。法庭坚持“大民调促进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大文明”的中心思想,加强对各级民调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今年以来,秣陵中心法庭先后举办培训班五期、以会代训三期,培训民调员350多人次,各级民调组织共排查 各类民间纠纷409件,化解396件,预防民转刑案件9件,防止非正常死亡事件4件,阻止群体性械斗3起,达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纠纷不出庭,乡镇无上访,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和谐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