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县区动态 >>项城市 >

突出主题 坚持原则 落实措施 项城市秣陵镇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平安建设

〖信息来源:项城市委政法委〗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时间:2012-08-03 〗

        今年以来,项城市秣陵镇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突出“一个主题”、坚持“四个基本原则”、落实“六项措施”,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工作,为该镇的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六个项城”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突出一个主题。在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结合各方面力量,集中排查各类治安问题及管理漏洞、不安全隐患,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及公共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夯实综治基础工作,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群体纠纷(事件)下降,“民转刑”案件下降,刑事、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安全隐患得到治理,治安乱点由乱到治,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的目标,推进和谐平安秣陵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和化解突出矛盾纠纷,找准和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消除公共安全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各村,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了排查一件、解决一件、稳定一片。二是坚持“条块联手互动”的原则。排查工作以属地为主,部门配合,实行条块联动。调处整治工作,按照“属地属权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划分条块责任,限期落实到位。各村、单位负责人切实担负起了排查、调处整治工作的责任,来共同抓好工作的落实。三是坚持“边排查边整改”的原则。对已排查出来的问题,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对已排查出来的治安隐患要明确整治时限、整治措施、整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化解,治安乱点改变面貌,突出治安问题有效解决,公共安全隐患得以消除。四是坚持“严格责任追究”的原则。对排查工作不深不细、化解工作不及时、整治措施不到位,导致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案件行政村和单位,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查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落实六项主要措施。一是深入扎实开展排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群体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及治安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做到“五个摸清”:即摸清行政村、单位突出的矛盾纠纷;摸清治安混乱的区域、部位、场所;摸清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摸清影响公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摸清导致矛盾纠纷突出和治安状况混乱的原因。完善预警预测分析机制,及时发现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尤其对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坚决防止事态发生和扩大化。二是着力抓好矛盾化解、治安整治和隐患治理。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及安全隐患,逐一进行登记造册,按照问题的性质和管辖权限,逐一落实责任。坚持边排查、边化解、边治理和滚动排查、滚动化解、滚动治理,切实做到了什么矛盾纠纷突出就重点化解什么矛盾纠纷,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哪些安全隐患突出就重点治理哪些安全隐患。三是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对排查出来的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实行了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协调有关部门,集中力量调处,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各行政村居和单位以集中排查行动为契机,健全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切实加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实现全面、动态、可持续的和谐稳定打牢基础。五是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严重经济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遏制重大刑事案件发生。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视频监控体系,提高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加强专职巡防队伍和村级义务巡逻队管理,扩充群防群治队伍,推进社会治安防范社会化、网络化、科技化,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多方位、全覆盖、大防控的治安防范网络。六是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边排查、边整改、边总结、边建制的思路,建立健全各类安全隐患资料台帐,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消防设施和车辆、器材、装备的投入,提高公共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分享给朋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国长安网    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周口市政法委 | 豫ICP备07502756号
豫公网安备 41160202000088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