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执法的随想(政法杂谈稿件) 洪群英 邓春灵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从福建涟江县进兵宁德,以其子为先锋,传令有回顾者斩。行至白鹤岭,其子见倭势志盛,勒马回头似有所言。戚继光策马上前,挥刀把儿子斩下马去。拜读这段故事以后,心里便有些感想:其一,执法贵严。戚将军执法令出法随,不折不扣,毫不含糊。正因如此,戚将军才所向披靡。由此想到,时下有些违法乱纪之所以屡禁不止,其原因往往不在无法可依,而在执法不严。执法要严虽呼吁多年,可实际执行起来却又严不下去,不是“变味”就是“走调”。“口里喊得凶,手里抓得松”,“高高举起,轻轻打下”,于是乎,“严”字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只不过是用来装潢门面而已。其二,罚不分亲疏。我以为面对强敌,当时回头者定然不止戚子一人,而戚将军唯独拿自己的儿子“开刀”,当作执法对象,着实令人一咏三叹。相形之下,现在有些人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时,却往往“因人而异”,凡亲近者、位高者违法,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其逍遥法外;而对毫无权势或不沾亲带故者,如此厚“此”薄彼,怎不令群众望“法”兴叹?其三,执法当及时。戚子身为率部先锋,理当身先士卒严守军令。可是在“两军相遇,勇者 胜”的关键时刻,他居然“勒马回头”,还似有所言。幸亏戚将军及早发现,并当及立断,依法惩处。倘若戚将军来个“诸葛亮事后斩马谡”或是“研究研究”,以后才军法从事,则恐怕要贻误战机,败下阵来。现在有些事情,也颇有点“事后执法”的意味。面对正在兴起的违法乱纪行为,有关部门在执法时往往是拖拖拉拉,推推诿诿,该及时纠正不纠正,等闹出什么乱子来了,才引起重视。然已时过境迁,法律的威严,惩一儆百的作用,已大受影响。 通联:河南省西华县委政法委 邮编:466600手机:13592264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