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县区动态 >>淮阳区 >

奋进的基石探寻淮阳县检察院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奥秘

〖信息来源:淮阳县检察院〗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时间:2008-04-08 〗
素有“羲皇故都”、“陈楚胜地”美誉的河南省淮阳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郁的古城。如今,连续三年受到高检院表彰的淮阳县检察院,成为古城公众引以自豪的新亮点。一边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制约,一边是国家级先进检察院的辉煌,该院的成功跨越很值得玩味。是什么让这个集体相继涌现多个全国、全省先进典型?是什么让这个基层检察院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荣誉?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淮阳县检察院进行了探访。 
“接力精神”引领领导班子奋发有为

1978 年恢复重建以来,该院始终坚持“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奋斗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保持了争先创优的良好势头。在接力赛中,该院每届班子都十分珍惜前任取得的成绩,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使速度跑得更快一些,更加平稳的传好手中这一棒。每届班子都能够站在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牢牢地把握检察工作的每一次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带领广大干警勇攀高峰,从而不断开创检察工作的新局面。好传统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到苏凌这一届院领导集体,更被苏凌检察长明确为:全国创影响,全省争位次,全市拼第一!把“永争一流,不辱使命”八个金色大字作为“院训”镶嵌在大厅中央,时刻提醒干警要永葆一流。争先创优,象一面旗帜,始终飘扬在每名干警的心头!为强化班子建设,他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学风。以落实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狠抓党委一班人的团结,强化民主作风。坚持干事创业、廉洁自律,强化实干作风。形成了班子合拍、上下合力的良好局面,成为全院勇创一流业绩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了强化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2007年,该院又亮出了新招儿。他们对于各自分管科室,年终在全市检察系统评比中不能进入先进位次的,则要求该班子成员退出对该科室的管理,由科室负责人重新挑选分管领导。为了使分管科室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班子成员对所分管科室的工作更加上心、热心,真正把院领导融入到了全院工作当中。一系列过硬措施结出硕果。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和中共淮阳县委主要领导一致评价“淮阳县检察院的班子是谋事、干事、干成事的班子”。

“千锤百炼”打造跑着干工作的一流团队

走进淮阳县检察院,一股和谐清新之风迎面扑来,使人深刻感受到干警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该院历年来狠抓队伍建设的结晶。坚持“雷打不动”的周一例会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营造全院讲学习、比先进、干事业、创一流的浓厚学习氛围。持之以恒,狠抓业务教育和学历教育。2004年6月,苏凌走马上任不久,就组织全院干警“真枪实弹”进行了“两法”考试。他一人出题,亲自监考,连夜改卷、评分,第二天就召开全院干警会宣布考试成绩,起到了强烈的警示和督促作用。该院十分支持干警参加各类法律本、专科进修学习。目前,该院大专以上文凭的干警占全体干警的99%。有14名干警完成了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生班的全部学业,其中1名干警取得了硕士学位。这一现象被政法大学教授赞誉为全国县级检察院罕有的“淮阳现象”。为提高干警业务素质,该院还定期开办“专家讲坛”,把法学名家、大学教授请进淮阳检察院,使干警在享受“学术大餐”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大学课堂的浓厚氛围和知识气息,从而激发干警的求知欲望。在近三年的全国司法考试中,该院共通过21人,通过率占参考人数的65%,在全省基层院中名列前茅。

针对多年先进个别干警产生的自满骄傲和“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2005年,院党委积极大胆的探索,在用人的问题上采取了“双聘”办法。其核心内容是检察长聘任中层正职,中层正职聘用副职和一般干警。两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院19个部门,在市院年度评比中共取得了37个先进,30个第一,2007年整体工作再度获得了“全国先进检察院”的光荣称号。新的机制,新的活力,新的业绩。“双聘”成为该院最富创造力的“亮点”!

该院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严格管理的基础,明确提出“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管理理念,并学习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以业务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并出版了40余万字的《淮阳检察工作规范》一书。使干警一言一行做到:行为有标准、奋斗有目标、奖惩有依据。在落实制度上,只认制度不认对象,为此还专门聘请了11名“人民监督员”认真监督各种制约机制的落实。在执行考勤制度上,该院副检察长迟到同样被公开“曝光”。目前,全院上下以整肃的风纪,高效的工作,整洁的院容院貌,展现了新时期检察干警的应有形象,打造出了一支“跑着干工作”的钢铁队伍。

“四个激励” 激发队伍深层活力
坚持不懈地用“忠诚团结、求真务实、永创一流”的精神塑造人,用目标激励、典型激励、环境激励和情感激励“四位一体”的模式打造过硬队伍,是淮阳县检察院插上腾飞翅膀的“金钥匙”。
目标激励。该院历任检察长、历届班子,始终坚持“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思想理念,锁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并激励全院干警不断采取积极措施,为实施目标而拼搏进取。如今,辉煌的业绩,并没有让他们满足。新的奋斗目标又在苏凌带领的全体领导班子和干警心中形成: “永争一流,不辱使命”,争创“全国十佳检察院”。动态、发展着的目标,激励着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干警奋发向上,与时俱进。
典型激励。典型激励,旗帜引导是该院的一贯做法。近年来,该院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检察官黄增灵、“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张明山、全省优秀检察长魏新建、“一等功臣”苏凌、“感动河南十大检察官”徐天文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通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凝聚和感召着全院干警自觉自愿立足本职、拼搏奉献。
环境激励,是该院抓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该院着力营造具有检察特色的文化环境。在每层楼的走廊建设了文化长廊,通过回顾总结建院29年来的光辉历程,激发全院干警发扬传统、珍惜荣誉、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追求。在一楼大厅、二楼走廊和贵宾室悬挂《警钟》、《鉴》、《爱莲说》、巨幅莲花图等大型木刻作品,时时处处警示干警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以“莲花精神”引导干警拒腐蚀永不染,秉公执法,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大力倡导“团队精神”,以“木桶理论”提示成功往往不能只靠自己,还需彼此合作,相互牵手。在办公楼的每个楼梯间和卫生间处,张挂格言警句,从细节入手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展室、健身房等学习娱乐场所,大力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定期为干警购置各类期刊和书籍,优化学习环境;通过定期征求干警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院视察指导工作,营造民主环境;通过严格规章制度,强化队伍管理,营造正气环境;通过组织干警集体活动之机,开展登高、拔河等文体娱乐活动,创办内部刊物《淮阳检察》,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创新研讨会、诉辩对抗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团结进取的环境。使队伍的凝聚力、互动力、学习力、创新力不断增强;建设6层58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和4幢160套干警家属楼,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营造优美舒适的办公和居住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干警们感到:“不干出一流的业绩,都会感到惭愧和不安。” 
情感激励。人文关怀是激发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用情感文化暖人心、聚人心、培育团队精神,同样是该院勇创一流的致胜“法宝”。近年来,该院坚持做到“进干警门、知干警情、解干警难、暖干警心”。每年都挤出资金为干警和离(退)休人员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干警健康档案,切实做到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对不幸患病需要到外地住院治疗的干警和困难干警家属,该院党委则积极组织全院干警进行捐款救助,并派车接送。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表现了对干警的极大关爱;为干警购买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送给干警一份亲情安慰;每年重阳节举行一次老干部座谈会,征求离退休老同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元旦节举办一场干警家属联欢会,送给干警家属一份谢意和慰问;每年秋季举行一场运动会,营造干警勇于拼搏、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每位干警家里有婚丧嫁娶,苏凌检察长均带领全体班子成员送去看望和关爱。在院党委的努力帮助下,有近10名干警家属的子女解决了就业问题。今年4月,该院抓住换届工作机遇,经县委批准一次性解决了49名干警的正副科级待遇。对于通过司法考试的干警,检察长还积极向县人大申请,力争在第一时间任命为检察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为中层正副职领导。这些细小的动作润物无声,融洽了领导与干警之间的关系,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连心桥”,激发了干警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

    严格要求、真诚关怀的举措,凝聚和感召着全院干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浩然正气。29年来,该院始终保持着无一人受到党政纪以上处分的记录,并在连续多年的行风评议中,始终保持着政法系统第一名的优良成绩。业务突出,队伍过硬,管理规范,淮阳县人民检察院就这样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中一路走来。自200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首批“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院”,2004年至2007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检察院”、“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连续两次受到淮阳县委、县政府的通令嘉奖,检察长苏凌曾两次被荣记“个人一等功”。实现了基层检察院的新跨越。

     

 


分享给朋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国长安网    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周口市政法委 | 豫ICP备07502756号
豫公网安备 41160202000088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