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退前的那些感动
〖信息来源:admin〗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时间:2008-11-28 〗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兵们在离开部队前总有一些留恋。我拿起相机,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镜头。
一级士官杨海瑞,是周口市川汇区消防中队特勤二班的班长。这是一个让战士称赞、干部放心的中队骨干。提起杨海瑞,中队官兵都知道他有一个外号,叫“后勤”班长。杨海瑞除了带领特勤二班完成灭火执勤任务外,还管理着中队的仓库。从杨海瑞接管中队仓库以来,那里的物品摆放整齐了,面目清洁了,部分“伤残员”经过他的维修,又能重新“上岗”了。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擦拭消防车。“走与留是组织决定的,只要在位1分钟,就得干好60秒。”杨海瑞说。
二级士官陈军,来自四川绵竹,是川汇区消防中队特勤一班班长,也是支队的业务尖子、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二等功臣。入伍8年来,他带了6年新兵。当年他带过的新兵,现在有的当上了班长、代理排长,有的考上了军校,走上了领导岗位。四川发生大地震后,他随抗震救灾队伍入川执行任务,在距其家1.5公里远的汉旺镇奋战8天,却三过家门而不入。临近退伍了,他对部队的那种留恋已溢于脸上。在中队组织的队列训练中,他对每一个动作的要求依然那样严格:“齐步走的行进速度每分钟为116步至122步。”从陈军身上,我看到了答案,举起相机,我记下了他军旅生活中最美的瞬间。
上等兵耿红飞和张波是两个入伍时谈火变色的小伙子,如今,他们已成为灭火救援中的骨干力量。当新兵的时候,耿红飞和张波对火并不怎么“感冒”,每次出火警时,两个同志都是搞“后勤”,为前线同志递个照明灯,送根撬杠什么的。两年的军事训练和班长的言传身教,两名同志脱去了初入伍时的几许幼稚,增添了几许刚毅,胆子逐渐的“大”了起来,不但冲锋在前,而且配合非常默契。虽然面临退伍,但每听到电铃声,两个人仍是以最快的速度登车出警。交接班时,耿红飞对我说:“李班长,给我和消防车拍张合影吧,退伍后,可能很难再见到它了。”透过镜头,我看到他脸上的笑容依然是那样的灿烂。
走在营区里,到处都能看到老兵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用行动诠释着对部队无限的爱、对警营深深的情。在他们的影响下,官兵也自发地掀起为老兵送温暖的热潮,给老兵洗一件衣服,替老兵铺一次床,为老兵打一次饭……同志爱、战友情的接力棒在新老兵之间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