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白皙,眼神诚恳, 说起话来面带微笑,瘦小的身材和一副金边的近视眼镜,透露出十足的书生气 。走进川汇区城北办事处邵火庙行政村郭东冉警务室,社区民警郭东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貌不惊人的白面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片警却在辖区老百姓中间挣够了“面子”,被广大村民亲切地称为“面子”片警。 ■在村民中间,他很有“面子” “郭片警,走,到俺家吃饭去,今儿恁嫂子给你擀的捞面条!” “小郭,到俺家吃饭吧,大娘给你烙油馍、打胡辣汤!” 在郭东冉警务室的辖区,无论走到哪个行政村,都有不少村民拉着他不让走,非得留家吃饭。连村干部都说在村民中间郭片警比他们还有面子。 今年4月初,郭东冉在辖区走访时得知,辖区邵火庙村民张某某兄弟俩因家庭问题产生矛盾,村干部及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多次出面调解,但谁也没能说得下。了解情况后,郭东冉首先从外围入手做工作,详尽掌握了具体情况,分析研判矛盾的主要方面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病症摸准好用药”, 4月6 日上午,郭东冉把村干部及张某某兄弟俩召集到一起,从“好儿不吃分家饭”讲到“家和万事兴”,从居家过日子到为人处事,从道德规范到法律准则,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教育, 张某某兄弟俩被民警的精神所感动,并认识到了在此事中都有过错,终于相互作了让步,达成了协议,一场家庭纠纷就此化解。 今年 5月9日,城北办事处高某与他的干儿张某因建房一事发生口角,进而双方亲朋出面“助阵”,眼看械斗就要发生。危急之时,社区民警郭东冉及时靠前做工作,喻之以理、晓之以法地进行说服教育,亲朋好友陆续离开,双方情绪得以缓和。打铁要趁热。郭东冉及时请来村干部和有威望的村民共同做当事人的工作,通过5个多小时的劝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为了辖区群众,他给足“面子” 一个年轻的社区民警,何以在群众中间能有如此宽的“面子”? 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走村串巷,走访群众,最终找到了答案。之所以在群众中间他很有“面子”,是因为他平时对广大群众给足了“面子”,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总少不了他前前后后忙碌的身影,当然,更少不了一份小小的心意。 郭东冉家住市区,他所在的警务室离家有 10 多公里,骑电动自行车往返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为节省时间,他就干脆吃住在警务室,每天与辖区村民生活在一起,群众都热心地把他当作“编外”村民。 “挺起身子作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子作牛,为群众排忧解难。你只有拿辖区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全力以赴为群众解难事,群众才能始终把你记在心里,才能给足你面子。”这是郭东冉记在工作日记里的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辖区哪家有难解事、忧心事他都心知肚明。 辖区92岁高龄的邵杨氏老人的户口因孩子分户时疏忽漏报,辖区民警郭东冉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社区警务大队负责人作了汇报,并着手补办相关手续。今年重阳节这天,老人的户口办了下来,民警把补办好的户口本送到邵杨氏手中。 感动得老人逢人便说,在郭东冉面前,他真有“面子”。 邵寨村养老院是郭东冉常去的地方,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便走到老人身边。73 岁的失明老人邵经祥告诉笔者,他眼睛失明 30 多年了,现在没什么亲人,村里大人小孩都叫我“瞎老邵”,年初又得了一场感冒,虽说病不大,但心里就是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村里来了郭警官,为我送饭喂药,还领着我到市里去逛逛,又帮我办理了身份证,经常到我这说说话,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想着要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享受。据了解,郭东冉想方设法为养老院里7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了户口,解决了“老黑户”问题。 针对辖区农村留守儿童自我安全防护、电脑法律常识等方面知识十分匮乏的状况,郭东冉就走进辖区的中小学校,采取自编法律儿歌、自购儿童画报、开办电脑法制小课堂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关教育辅导。 每逢农村赶集,郭东冉就拿着响亮的电喇叭,来到邵寨行政村喧闹的农村“大集”上, 摆摊设点,利用周边村庄乡亲们赶集的机会,为村民们送上办好的身份证 、户口本,并广泛宣传冬季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日常农村安全防范小常识, 让广大村民不出辖区就学到了各种治安防范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