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两抢一盗”案件发生,给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提供科学和决策依据,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采取一系列硬性措施确保打击“两抢一盗”刑事犯罪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坚持打防并举原则。自 经过专题调研,该院找准诱发“两抢一盗”案件案发的主要原因在于: 家庭环境。该市是具有107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每年外出打工占全人口的30%。外出打工对其子女不管不问,爷奶及亲戚教育能力的极度缺乏,不少子女处于放任自由状态。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成为年轻人走上犯罪,是“两抢一盗”案件高发的初始原因。特别是因赌博、外遇、吸毒等不良嗜好离婚的父母,使早生的子女形成娇纵型、压制型和堕落型三种类型。不良家庭环境是滋生“两抢一盗”最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近年来,各中、小学偏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荣辱观及德治教育,使得学校在教育方法、管理方式上暴露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德育与智育关系失衡、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出现偏差、学生的教育、防范和帮教工作的过于疏忽、少数教师言行不端素质偏低、各种文武学校武德教育的缺失等,致使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学习成绩差,品行不端的“双差生”视为沉重包袱,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其逐出校门,使许多学生中途退学流向社会,被违法犯罪团伙、暴力犯罪集团所引诱,成为“两抢一盗”案件不断增多的重要因素。 农村环境。农村不良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导致“两抢一盗”案件高发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家族势力、宗派势力、门头势力思想严重;文化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不懂得运用正当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边缘地带治安措施不力、基层组织涣散无力;暴力、色情、恐怖方面的书刊、音响制品等得不到有效遏制,使犯罪分子产生非分欲望和企图。 根据“两抢一盗”案件发生的原因,该院向当地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四项司法建议,以有效遏制 “两抢一盗”案件发生: 一是把家庭教育纳入当地整体教育计划内,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训练班和家庭教育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二是打破传统以偏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在中小学应试教育中,加强法制与德育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三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平安农村”创建工作,采取严打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办法,为农村营造和谐文明环境;四是构建治安防控网络,建立预防“两抢一盗”犯罪的长效运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两抢一盗”案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