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周全国省市人大代表盛赞法院工作
〖信息来源: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时间:2009-01-05 〗

刘庆森一行实地查看便民导诉台

人大代表座谈会现场
为更有利地听取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改进和推动今后的工作。12月26日,周口中院邀请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庆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廷文和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共计16人,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明山及全体班子成员、部分中层正职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梁维主持。
刘庆森一行在张明山院长的陪同下,视察了市法院的法院文化长廊、便民导诉台、接待大厅、视频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花园等设施。刘庆森主任一行对市法院优美的办公环境、井然的院政管理、妥善的便民设施、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予了高度评价。
座谈会上,张明山院长简要汇报了2008年全市法院工作开展情况和2009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打算,并请与会的市人大领导和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的人大代表开诚布公,踊跃发言,对2007年初市法院新一届党组组建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法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市中级法院作为政法系统第一家单位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报告法院08年的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体现了中院党组接受人大监督,有效改进和推动法院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充分体现了法院对人大监督的重视。08年以来,市中院在党组班子严重缺职、领导力量不足、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以张明山院长为班长的中院党组团结拼搏,负重加压,求实创新,在队伍建设、审判业务、院政建设、司法便民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突出的成绩,现在的中院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处处是亮点,各现工作都很有特色。中院所提出的素质建院方略,把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立“重教、严管、厚爱”六字方针,致力于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法院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实施质量立院方略,把案件质量作为法院和法官的生命线,狠抓审判质量,办案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特别是牢固树立了“四个一”办案理念,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办理了一系列党委满意、群众满意和社会认可的精品案件;实施创新兴院方略,创新设立的四位一体的司法便民机制,拉近了与人民群的距离。创新法官培训机制,创办法学大学、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对干警个人、对中院各部门和基层法院的三大绩效考评体系,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以创新促工作,以创新促发展;实施文化育院方略,把浓郁的法院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干警的心中,很好地陶冶了干警的情操;实施科技强院方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工作成果,实现了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形象。总之,法院的很多经验做法非常值得推广。
前不久,中院在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下,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目前中院的领导班子是一个众望所归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领导集体。有这样好的班子,这样好的队伍,我相信法院工作必将续写新辉煌,实现新跨越,必将早日实现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全市有形象的奋斗目标。
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庆森说,市法院主动邀请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市法院党组积极开门纳谏、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法院党组一班人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接受人大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
刚才,通过一看二听三座谈,可以强烈感受到,法院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取得的辉煌成绩,彻底扭转了过去被动落后的局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的周口市法院已率先实现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法院有一个好班长,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建议由市人大法工委牵头,对法院近两年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向省法院和市委汇报,更好地推动法院的工作。希望全市两级法院全体干警在以市法院张明山院长为班长的党组一班人的带领下,与名利保持远距离,与工作保持零距离,与群众保持近距离,继续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豪迈的气魄,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树立更加美好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