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宗旨,坚持“三个至上”和“三个有利于”指导方针,把办理涉及农民工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作为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断探索和认真调研新形势下涉及农民工案件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五个到位的办理模式,及时有效地维护和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广大农民工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地处豫皖交界的周口是个拥有107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市,每年务工人数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务工已成为诸多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眼下春节将至,如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血汗钱”能及装进农民工的“口袋”,一直是周口中院党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的大事,要求凡属涉及农民工案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迅速、果断地办理好,不让一位农民工含泪或带着遗憾回家过年。主管民事、立案、信访、研究室工作的副院长温新征多次召开部门工作人员会议,对于涉及农民工案经过认真深入细致的研讨,决定实施六个到位。 一是服务到位。充分发挥便民导诉台作用,对于前来诉讼的农民工,导诉员要切实做到热情迎、耐心听、认真记、诚心帮,做好引领分流工作;推行立案服务公约,实行预约接待制,采取当天送达一站式服务;对身体不适、行走不便、身患疾病的农民工设立专门接待室,认真解答农民工提出的法律咨询;设立特殊立案窗口,倡导人文关性,优先为农民工办理立案手续。 二是保障到位。对于地方偏远,交通不便,诉讼困难,或身患疾病的农民工,在诉讼上提供保障,实行巡回立案制,就地为需要起诉的农民工办理立案手续,并向社会承诺,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在资料完备的情况下一个小时内办妥手续;在权益保障上,不论当事人申请与否,只要合乎法律规定,及时作出诉前或诉讼保全裁定,以便在判决书生效后,农民工的实体权利能够得到顺利实现。 三是救助到位。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工伸出援助之手,简化审批手续,权力下放,全力实施司法救助。凡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由主管副院长直接签批诉讼费缓交、减交、免交手续,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欢迎社会各界予以监督。并将上述措施始终如一贯彻到执行程序。凡以经费不足为由,不予立案、送达应诉通知书、采取保全措施、及时排期开庭者,直接追究承办人责任。 四是审理到位。成立2个速裁合议庭,对债权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农民工案件,能当庭的当庭调解,不能当庭调解的,当庭开庭审理。对于复杂、疑难、社会影响较大,一时难以下判的案件,推行流程管理公开、案件旁听公开、裁判内容公开、判后释疑公开、保全措施依据公开、案情查询公开、审判监督公开等10项公正审判制度,并在审判大厅电子显示屏上予以公示。 五是执行到位。对于法律文书生效的农民工案件,进一步强化执行人员执限观念和效率意识,认真落实五项制度:即领导督办制度、执行请批制度、案件监督制度、定期执结制度、案件执行换员制度,确保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及时得到保障。凡属重大疑难案、骨头案、难缠案,执行局长务必亲临现场,坐阵指挥。对有履行能力拒不执行、暴力抗法、严重地方保护者,按法定程序该罚款的罚款,该司法拘留的司法拘留,构成犯罪者要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是调研到位。针对在办理农民工案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工资保障问题,及时深入基层,深入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及时向劳务部门和厂矿、企业等管理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促使他们切实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将中央和地方保护农民工的有关法律政策及工作要求与审判实际结合起来,以便创造性地开展审判工作,提升执法水平和审判质量。 自六个到位措施实施1个月以来,该院共审结拖欠农民工工资案16起,总标的为19.8万元,最小标的为1000元,平均结案周期为15天,免交诉讼费15200多元,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司法建议12条,无一调解反悔、涉法信访和矛盾激化案件发生,所有款额全部兑付到农民工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