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华法院和十余家媒体合作,由记者连续50天全程跟踪法院干警现场执行,密集报道追击“老赖”新闻,将法院小额执行工作打造成一项街头巷尾热议的民生话题。 “小额民生案件虽然标的金额不大,但与申请人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案件未有效执行对他们而言有时甚至是沉重的心理负担。”西华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来洪森介绍说,西华法院总结涉民生执行经验,变局部执行为集中执行,在西华县率先开展小额民生集中执行专项活动,加大对涉劳动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小额民生案件执行力度。 活动之初,有干警曾担心密集的新闻报道会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麻烦,并且对执行法官的工作作风、尺度把握是否经得起群众评议,显得顾虑重重。 “执行宣传能够增强执行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公众亲和力和法治传播力。而执行公开和新闻报道能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提高执法水平,防范司法腐败。”来洪森说,西华法院将小额民生执行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要求尽最大可能执结一批民生案件,并通过媒体宣传让司法的正义可感、可知。 “全体从事执行工作的人员都要树立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理念,强化案案都是宣传载体、人人都有宣传责任的工作意识。”来洪森多次强调。 西华法院成功设置议题,播出农民工讨薪、交通事故受害人维权等案件执行报道,吸引了人民群众强烈关注,在抓眼球的同时也营造出温暖关怀困难群体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受众对法院、法官和执行工作的观感。 为确保新闻素材源丰富和可持续,西华法院制定了详尽的宣传方案。视频新闻均当天组织采访拍摄,当天制作,当晚黄金收视时段播发,鲜活、生动、有声有色、现场感强,从而牢牢把持了舆论引领力、扩大了传播影响面。 “执行局提供我们民生类案件线索,一般不采用没有故事性的民间借贷,优先考虑当事人明显有能力履行,双方贫富、强弱悬殊大的案件作为典型报道。”西华法院执行局局长来洪森介绍道,他们还会邀请申请执行人尽量到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提前准备好媒体需要的采访要素。 “此次活动,变过去法院宣传部门向业务部门‘求稿’为业务部门主动联系要求宣传部门‘协助报道’。通过理顺机制,保障了各基层院全面按照预定题材类型、预定报道时间完成新闻素材报送和新闻采集任务。”西华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张素华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