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项城市人民法院在开展指导民调工作的同时,科学构建大民调网络,逐步完善市、乡、村、组四级民调组织。该院坚持以“三个至上”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职能定位,不断加强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促进社会和谐。10月20日,该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成功调解了一起相邻纠纷案件,使10年来争执不断的邻居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受到当地群众和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1998年,项城市付集镇某村村民王某与其邻居常某相继建了新房。由于建房时双方丈量不清,常某称王某多占了其宅基地,王某称常某所盖院墙多占了出路影响其出行,后双方互相指责遂生间隙。2008年麦收期间,王某用农用车拉小麦回家,因出路太窄通行不过,遂自行将常某院墙拆除,常某遂纠集数人将王某打伤。后来,常某指使家人将出路垒死。致使王某一家出行十分不便,双方常因此事相互指责谩骂,继而多次打架。村镇两级民调组织多次调解,让常某腾出出路,均因常某坚持不拆墙而未果。常某的做法引起了村民的强烈不满,王某也多次到市里上访,但问题始终未能解决。2008年9月,王某一纸诉状将常某诉至项城法院,。同时,常某也提起了诉讼,要求王某拆除多占其宅基地上的房屋。 项城市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受理此案后,感到此案在当地社会影响较大,且当事人双方积怨深久,一旦处理不好极易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该庭庭长张英海同志带领合议庭成员多次向付集镇党委政府通报案情,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另外,法庭制定了以庭前调解为主,若庭前调解不成,在该村公开审理的方案,既对当事人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又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为了掌握案情细节,尽快处结该案,张英海庭长带领办案人员冒雨赶到该村,走访村民,摸清纠纷原因,听取村民意见和反映,同时请镇司法所、村委会及双方诉讼代理人协助,共同做当事人的工作。开始,常某的情绪比较激动,坚决不让步。办案人员就耐心细致的做其思想工作,辨法析理,情法并融,最终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了一致意见,常某于第二天自愿排除王某出路上的障碍,王某自愿赔偿常某损失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