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秤,民意为天。群众的安全感受是衡量政法和平安建设工作让人民满意的重要尺度。今年以来,项城市始终把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基层、打基础、谋创新、求突破,坚持“六抓并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全市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在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的3次双月公众安全感调查中,1—2月份达96.5%,3—4月份达95.9%,5—6月份达96 %。 一抓打击,立足一个“快”字,快侦、快捕、快诉、快判,真正铸就一把利剑。全市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以“命案攻坚”、“打黑除恶”和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为重点,深入开展破案会战及各项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综合打击效能。政法各部门统一执法思想,密切配合,坚持重大案件每月通报和治安形势季度评估制度,完善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和“领导包案”工作措施,将严打方针贯彻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审判监管等各个环节,增强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2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57人,刑事拘留195人,批准逮捕141人,起诉140人,判刑 132人,抓获各类逃犯44人,打掉各类违法犯罪团伙15个,破获现行命案4起,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教育和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二抓防范,立足一个“防”字,人防、物防、技防,真正织就一张天网。人防打基础,在城区, 160名专职巡防队员协助公安干警对城区的重要路段、要害部门、公共复杂场所、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防控,确保“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在农村,全市15个镇,全部由市财政出资,每个镇20人的专职巡防队,统一配备巡逻服装、巡逻器械和巡防自行车,在交通主干道及案件高发区域开展24小时巡逻防控。各行政村通过“十户联防”、“胡同联防”及轮流值班、打更放哨等形式,广泛开展“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活动,有力推进了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物防强保障。全市村村都安装了“平安灯”,配备了“平安锣”。同时,各镇办还在主要交通要道及“两抢一盗”案件高发部位,建立规范化治安卡点,派驻公安民警和专职巡防队员24小时值守。目前,全市已建成规范化治安卡点21个,成为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的前哨阵地。技防上水平。全市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多方筹集技防建设资金,大力开展农村技防升级改造和城区技防全覆盖工程,全市新安装高清摄像头142个,增设治安卡口6个。全市农村大力加强以平安互助网及视频监控为主的技防建设,18个镇(办)建立起了技防监控中心,175个行政村建立了技防监控平台,真正实现了“巡逻队常转、平安灯常亮、平安锣常敲、平安喇叭常响、视频监控常看”,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网格,极大地提升了预防和打击各类犯罪能力。 三抓信访,立足一个“了”字,案结、事了、人和,真正做到一心为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的意见》,将信访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与各部门、各单位奖惩挂钩。大力推行“四家工作法”,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办好每一件事情;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处理好每一封信;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解决好每一道难题;把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当成家业尽好每一份责。市长黄真伟、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孙鸿俊等四大班子成员都坚持轮流接访制度,真正按照“四家工作法”的要求,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各镇、办领导班子每天都坚持排班接访,并按照省市要求安装了视频电视,实现了与省、市信访信息中心互联互通。设立企业改制、国土城建、文化教育、民政卫生、涉法涉诉、律师服务等接待窗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5次大规模的党政联席会,集体研判,统一会诊疑难信访案件;市委信访工作领导组召开了21次信访案件联席会,研究解决信访问题。全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今年以来解决群众来信来访5519人次,维护了良好的信访秩序。 四抓维稳,立足一个“早”字,早排查、早稳控、早化解,真正做到一刻不缓。全市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大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镇、村、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充分利用综治工作站和综治工作组等基层工作平台,让党员干部当好民情信息员、信访代理员、纠纷调解员,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全市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坚持村级10天一排查,镇级半月一排查、市级一月一排查的定期排查制度。对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做到早排查、早稳控、早化解,把各种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重大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治理等涉及民生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都列入风险评估范围,有效杜绝在决策、审批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诱发社会矛盾。今年以来,我市已对11起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了这些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五抓走访,立足一个“到”字,身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做到一户不漏。全市认真落实“一村一警一干两官”(即一个行政村一名包村民警,一名镇干部,一名检察官和法官)警民联系新机制,大力开展政法干警“大走访、大下访”活动,坚持进村入户,上门走访,力求“四到”:身到,上门入户实打实,倾听诉求面对面;心到,细心查访,虚心纳谏,真心帮扶;口到,宣讲政策、解疑答惑、析法释理;手到,把群众诉求记下来、带回去、梳理好、跟踪交办落实到位。走访中坚持走访到每家每户,并做到“三个结合”,即是与绘制一张辖区住户方位图、建好一支专兼职治安巡逻队、完善一套基础台帐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相结合,以“三个一”活动成果服务“大走访”活动的开展,以“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提高“三个一”活动水平。上半年全市政法干警共走访群众40余万人次,企业 166 家,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 73场次,收集意见和建议1700多条,化解、调处矛盾纠纷 611 起,为群众办各类实事、好事6700多件,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干群关系。 六抓管理,立足一个“实”字,夯实、做实、管实,真正做到一丝不苟。全市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新课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基层优先”的原则,坚持从项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好三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好“管什么”的问题。社会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管住了人就管住了事。全市着力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采取“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工作措施,动态采集人口、房屋信息,建立覆盖全市的人口和房屋数据信息库,实现社会管理“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管得住”。二是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总体格局。着力发挥各镇办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规范化的社会管理服务大厅,力求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同时,坚持从基层抓起,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组建社会管理专业队伍,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依靠镇办街道、社区村组和企事业单位等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以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增强社会管理的活力。三是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立足于社会管理与本部门的基本情况相适应,从实际出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着力在城区网格化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项城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