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村位于项城市高寺镇东南角,与新桥镇相邻,辖5个自然村,人口3407人,近年来,油坊村采取以支部领导、村委牵头和群众参与的模式,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抓住核心,健全村级组织,推进村民自治。村党支部是农村全部工作的战斗堡垒,是加强全村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村里以支部建设为核心,提高村“三委”干部的执行力和切入点,推进村民自治为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是以支部建设为核心,推进村民自治。在2011年11月的村支委换届中,采取“两推一选”和“海选”的方式,组织村官民选,配强村支“三委”班子,加强团委、妇联、调解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等配套组织的建设,加强推进村民自治。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执行力。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提高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作为目的,采取集中学、分散学、自学、助学等方式,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村组干部、协会管理人员的社会管理综合能力。三是加强协调,理顺村三委关系。将社会管理作为全村工作重心抓好落实,明确支部抓社会管理的第一职责,由村委牵头,带领配套组织和协会分工抓落实。及时从村三委中抽调人员充实配套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力量,调动全村力量致力于“和谐油坊”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家乐业。 二、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扎实抓好社会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围绕构建“和谐油坊”,采取支部领导、村委牵头和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维护全村社会和协稳定。一是抓好村级社会管理队伍建设。以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为重点,合理安排村组干部、村后备干部和行业协会骨干参加社会管理工作,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社会管理骨干队伍,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二是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集中村民意愿,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规范行为;坚持用制度管理人、按规章理事,实现了各项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关口有人把,有效形规范社会管理;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引导村“三委”班子进一步做好相关事务公开,及时消除误解,促进和谐。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党员联系基本户”创建十无模范村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由村组干部、党员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做遵纪守法模范,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加快社会和谐进程。四是突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及时做好全村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矛盾及时化解;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户籍管理,加强对流出和流入本村人口的管理,做到了流动人口到哪里,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责任就落实到哪里;配合司法部门,加强对服刑、劳教人员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落实对“三无”人员、涉黑涉毒涉邪教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实现了所有矫正对象无一例漏管、脱管,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全村社会稳定。 三、围绕中心,加快发展,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村“三委”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中心,聚集民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发挥“三委”班子作用,加快产业升级。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由“三委”班子带领群众,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上来。支部书记本人在家成立了项城市忠申种植专业合作社,项城市赠荣养殖专业合作社,项城市高寺镇芝麻油加工厂,项城市高寺东风科技养殖场,他利用自己办的实体为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的好处。计生协会在抓好优质服务的同时,会同其他协会同共关心全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与教育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大村容整治工作力度,全村水泥硬化5个自然村道路;5个自然村实现路灯亮化,安装了视频监控平台,实行“我为群众守一夜、群众为我守一月”的制定。全村实现水、电、路、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电话等“六通” ,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村风民风。以抓好文艺宣传队建设为切入点,召集文艺爱好者组建设了有老年、中年、青年人参加的文艺队,队员达30人。队员们利用农闲时间,自编自排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文明创建活动、尊老爱幼等方面的节目,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村民,即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使围桌打麻将、玩扑克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 该村支部书记朱进功同志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不足,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农村支部书记的优秀品质,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深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