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项城市官会镇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官会”和争创“周口市治安模范镇”的要求,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状况保持了平稳的态势。 抓住一个龙头,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制约和激励机制。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全体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观念,抓住落实综治责任制这个龙头,逐步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制约和激励机制。一是全面实行“四个纳入”。即把平安建设和治安综治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特别是村主要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及政绩考核的重要项目;纳入党委考核使用干部的必备条件;纳入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二是每年签订三份治安综治责任状。即党委、政府和村(单位)、村和组、组和户逐级签订责任状,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形成了治安综治工作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三是认真组织评比检查。即月检查和季度检查。采取“听、查、看、议”等方式严格检查,把治安综治工作检查结果与责任人的补贴奖金挂钩,做到奖勤罚懒。四是真正落实“一票否决”权。在年底组织的各种评先评优表彰中,因综治工作排名落后的行政村,均被“一票否决”,不得参与评先评优。 坚持两项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领导干部挂片包村负责治安综治工作制度。全镇治安综治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挂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综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形成了镇、村(单位)、组三级都有人负责社会治安工作的责任体系。有效促进了治安综治工作责任的落实,实现了基层治安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坚持稳定分析会和治安情况通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全镇性的治保主任稳定分析会,研究分析全镇治安综治形势,通报各村每月治安防控情况,部署治安综治工作,集中解决影响重、难点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构建三个网络,增强群防群治能力。一是构建法制宣传网络。首先,各村组建了由包村人员、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组成的法制宣传队伍。他们在负责收集、汇总、报送治安信息的同时,结合各阶段治安综治工作重点,开展法制、综治宣传教育。其次,灵活运用宣传标语,营造气氛。今年围绕建设“平安官会”,全镇制作过街固定标语6个,各村普遍也制作了3条以上固定墙标。发放《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宣传材料5000余份,张贴标语600多条,营造了建设“平安官会”的浓厚气氛。二是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首先是建立健全了镇、村两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挂点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都是村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员,一般性矛盾纠纷由包村人员协同村里调处,调处结果上报;无法解决的矛盾交镇矛盾调处中心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专门成立工作组解决。其次是坚持领导接待来访制度。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一名镇领导值班,现场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疑问,化解矛盾。上半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7件,村调解133件,镇调解24件,成功率98%,防止纠纷激化和群体性械斗事件各1起。基本做到了把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构建了治安防范网络。镇里成立了专职治安巡逻队,每天两名班子成员带队,每队10名治安巡逻队员,每天晚上8点至12点之间在全镇范围内巡逻督查。巡防队员12点至凌晨4点在治安重点路段驻点设卡。村里成立义务治安巡逻队伍,每天10户为一组,统一配备红袖章、巡逻棒、手电筒坚持每天晚上在村主要道路及村口巡逻。村组建立了治安防控固定站点。每个村组在村主要路口,主要路段建立3-5个站点,每个站点不少于2个人,每天驻点站岗,有效地预防了犯罪。 高度重视四项工作,提高综治工作整体水平。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今年重点开展了重点村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打击了一批四霸一痞分子,取得了较好效果。上半年,追捕归案在逃案犯 2 名,处理打架斗殴人员6人,拘留4人。批评教育扰乱校园、市场秩序人员16人次。二是扎实推进科技防范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项城”的工作部署,今年我镇科技防范工程建设纳入目标考核。目前,全镇安装平安大喇叭报警系统27个,监控摄像头284个,监控平台14个,27个行政村村村都安装了路灯。这些工作,有力的促进全镇的治安防控工作。三是高度重视机构队伍建设。镇、村两级全部成立综治委、调解委,镇设有综治办。综治委主任由党委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村综治、调解委由一名副书记担任,机构健全,镇村两级综治人员队伍共70名。为提高综治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举办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村级治保、调解主任等相关人员进行了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综治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了事业心和“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四是加强治安经费保障,积极创新治安有偿承包。每年镇政府都把平安建设和综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上半年,已投入治安经费10万元,财政全部承担。综治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和村级综治、调解主任报酬均按规定予以了落实。同时,在一部分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展了治安有偿承包,经费采取政府补一点、社会名人捐一点、村民拿一点的方式筹措,通过对承包人公开发包,不仅激发了承包人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农村的治安防范水平和效能。更有力的稳定基层综治工作队伍,夯实了工作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