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县区动态 >>川汇区 >

强化司法行政工作职能 打造平安川汇建设平台

〖信息来源:admin〗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发布时间:2009-12-08 〗

      伴随着周口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拓展建设,城市规模拓展的房屋拆迁,项目建设的征地安置,势必引发触及到人民群众民生利益的矛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雇主与员工,业主与开发商,农村土地承包人与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与集体公益事业之间因利益的相悖,时常引发各种纠纷。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其起因的复杂性、行为的对抗性、群体事件的组织性越来越明显,尤其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后果严重。因此,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实施平安创建已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面前的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当务之急。川汇区司法局以“科学发展、平安建设”为主题,认真实施《平安川汇建设纲要》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两劳帮教四个职能工作轮子一起转,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平安川汇建设平台。
    一、强化法制宣传,为平安建设烘托法制氛围。
    目前,我区市民尤其是农民的法律意识相对较低,法律知识相对缺乏,寻找法律救济的能力相对较低,一旦遇见侵权问题要么采用精神或行为的强硬手段实施私立救济,极有可能造成违法犯罪;要么选择行政救济手段一味上访告状。基此,川汇区司法局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努力推动法律六进活动,为平安建设打造良好法制环境。
    (一)紧密结合严打整治,彰显法制宣传教育。“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为着重点,采取多样形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每年逢五一、十一、12.4等重大节日,组织法律工作者和基层司法所人员在各辖区广泛深入宣传地打击“两抢一盗”的法律法规,并在李埠口乡、搬口办、七一办设立大型咨询台,广泛接受广大农民、社区居民的法律咨询。及时出动打击“两抢一盗”宣传车,广泛深入宣传省、市政法机关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斗争的有关规定,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据统计,共举行大型法制宣传活动12次,举办法制宣传图片展12次,张挂宣传标语50幅,悬挂过街条幅36幅,制作宣传板面20块,发放便民服务卡13000余份,接待咨询群众3000人次,收到良好的法制宣传效果。
    (二)着眼“法律六进”,重点实施法制教育。1、法律进学校。2007年5月,川汇区依法治区办在周口四中启动了法律进校园活动,精选89名政法干警到104所中小学兼任法制副校长。2008年6月,在周口市一中举行了“法律书籍进课堂”活动,向全区中小学生赠送《普法七字歌》12000余册,为104所中小学各送普法光碟2套。二年来,法制副校长为各校中小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340余场,受教育师生达20万人次。2、法律进社区。律师所和法律服务所人员一律分包到社区,每周日上午定时到社区进行法律宣传。各司法所以文化广场为依托,设立咨询台,每月不少于两次法律宣传,免费提供法律咨询。3、法律进企业。组织4个律师所26名律师分别深入到全区40余家注册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担当法律顾问,具体解决民营企业的法律之需。今年5月,我们聘请周口师专的教授为企业管理人员举办《合同法》讲座。4、法律进乡村。2007年7月在搬口乡郭庄行政村启动了送法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当场向农民发放法律知识读本2000册,2008年6月,会同政法委挑选123名公、检、法、司干警担任67个村,56个社区兼职法制副主任,每季度定期到村、社区进行法制教育活动。2009年4月在全区聘任62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普法宣传员,适时结合村情进行普法宣传。为烘托送法下乡氛围,今年6月份,依法治区办会同市豫剧团在搬口乡贾寨、李埠口乡苑寨、城北办后石店、城南办官坡村奉演法制宣传戏剧4台次,赠送法律图书2000册,发放普法宣传页20000份。5、法律进机关。对每一个行政事业执法部门进行行政执法培训,发放执法证,实行持证上岗。结合全市重点工程文昌大道改建,对全区各单位抽调的720余名拆迁队员进行《物权法》、《行政处罚法》培训,促使各行政机关依法执法,实现平安拆迁。6、送法进单位。在每一个有执法权、有收益权的单位组织中层以上领导进行专门培训,对向城管执法队、水政监察队这样的单位进行平安建设法制教育,提高其依法文明执法的能力。严禁以罚代管,违法执法。
    二、强化法律服务,为平安建设化解热点、难点。
    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是司法行政工作为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服务的窗口单位,这里有涉法涉诉的群访和个访案件,有诉诸于司法程序的利益纷争,有进入刑事侦察的伤害案件,服务稍有不周,用语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纠纷甚至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因此必须加强法律工作者党的领导意识,为民服务意识,执业道德意识和依法执业能力,进而强化法律服务的整体水平。
    一是在法律服务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全体律师、法援工作者、司法鉴定工作者,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树立诚信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的意识。近年来,律师所开展了服务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服务民营经济、服务资源整合、服务重点工程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专项活动,法律服务业务量逐年增长。自2007年以来,每月派出律师参与“领导信访接待日”,协助处理信访案件80多件,帮助区委、区政府化解了大量难点问题。尤其今年5个律师所排班值日,保证信访局日日都有律师接访,确保用法律解决上访群众的利益诉求,为政府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把法律援助工作当作民心工程抓实抓好,在全区11个乡办及工会妇联、残联设置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周口电视台连续半年播放滚动字幕电台设立专题栏目,宣传应援尽援,引起困难群众注重,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及时得到法律救济,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和农民工合法权益,法援中心降低受援困难条件,优化服务程序做到应援尽援,三年来共办理援助案件376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24万元,保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公证处为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同时公证工作投入到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政府工作中心去服务,三年来共办理公证546件,为平安创建、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四是司法鉴定机关针对日益增多的伤情鉴定案件,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对司法鉴定人进行依法执法的法制教育,真正让司法鉴定科学、客观、公平、公正,为司法机关准确判案提供证据。三年来办理各类鉴定120余起,没有发生涉法上访事件。
    三、强化人民调解,为平安建设化解纷争。
    遵照胡锦涛同志“政法工作要切实化解社会矛盾,要以定纷止争为目标,实行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要多采取调解方法,调解经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指示,各乡(办)司法所着力强化人民调解工作,为平安建设定纷止争,打造构建和谐社会平台。
    1、人民调解的着力点是社区、行政村组织建设。在多年来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基础上,又利用今年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换届选举之季,结合实际,对全区67个社区,56个行政村,36个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组织,通过民主推荐,进行充实调整、选好配强调解员。通过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乡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几年来三级调解组织积极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解、早解决。拓宽拓展了调解领域,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等传统纠纷调解的同时,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并积极推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理念创新、手段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在公安派出所和基层法庭设立了人民调解点,实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构成了三调联动的格局。乡(办)、村(社区)、组(小区)三级调解组织,切实强化服务理念,矛盾纠纷出现在哪里,调解员服务在哪里,注重运用民主的方法开展调解工作,并善于运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解。为解决突发性矛盾纠纷,各司法所利用政法专项资金,配备了摩的,保证事发20分钟到达现场。三年来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2360件,避免大型械斗15起,防止民转刑6起,避免非正常死亡2人。切实调处了一批突发性涉众事件,如小桥司法所解决建东社区供电供水纠纷,有效解决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案件,如城北司法所解决高速公路沿途村庄村民迁居问题。
    四、强化安置帮教,为平安建设化解“隐患”。
    刑释解教回归人员的安置就业是事关平安建设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各乡办司法所坚持“首抓教育、重在安置、稳其思想、促其安业、帮其致富”的原则,建立帮教工作新机制,采取五个到位落实帮教措施:通报到位,在接到刑释解教通知时通知村(社区)帮教组织负责人;登记到位,对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微机档案;协调到位,及时协调各部门为他们办好各种手续,解决其回归后的生活困难;帮教到位,采取三帮一教体制,实施三包责任到人(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回访到位,定期对回归人员尤其重点对象逐一回访谈心,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掌握帮教主动权。在对2006年以来的204名两劳回归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的基础上,今年对34名新回归人员全部安置帮教到位。2007年6月在排查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时发现刑释人员冷西标因手续丢失十年没有户籍,局长黄光速与市局基层科长李兴用二人冒着大雨趋车几百公里到新郑监狱找回其服刑手续,为使其安上户口,落实了低保。去年陈州办事处居民詹秉乾刑释放后,因家庭困难、妻子离家出走等多种因素致使其心灰意冷,有反弹迹象。帮教小组了解其情况后,一方面对其教育劝导,一方面解决其生活之忧,帮其办了再就业优惠证,并联系火车站派出所为其安排了一份协警员的工作。后张社区回归人员魏长利,因身患疾病,无法就业,无生活来源,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中。陈州司法所获悉这一情况遂向陈州办事处,区民政局提出申请,为魏长利申请了解决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于真抓实干,推动了安置帮教工作实现“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规范化”目标,有效地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为平安建设消除了“隐患”。

 


分享给朋友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国长安网    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周口市政法委 | 豫ICP备07502756号
豫公网安备 41160202000088号  |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