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汇区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坚持司法为民宗旨,从“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技巧和方法。该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率高达88%,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矛盾,减轻了执行工作压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构建了社会和谐,较好地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摸清情况,找准焦点。在审查立案时,不仅认真审查原告人提交的书面材料,还耐心询问当事人的要求和想法,详细了解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人双方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以及对赔偿的态度,摸清双方的真实意图和具体要求,为调解工作做好铺垫。 二、庭中调解,缓和矛盾。庭审调解中,首先要让各方当事人的怒气、怨气、疑惑等各种不良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从中捕捉当事人的心理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同时,通过法官的中立身份,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在当事人各方之间互相传递信息,尽可能地消除双方当事人心理上的对立,达成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由于对心理上的把握和语言技巧上的灵活运用得当,该院许多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都得以调解兑现,使当事人之间消除了怨气,取得了相互谅解,有的甚至和好如初。 三、集中力量,攻难克坚。根据案件的类别及审判人员的特点,该院刑庭有针对性地成立了不同的调解小组。对特别重大的案件,由刑庭干警共同开展调解。 四、多方动员,协助调解。办案人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相关人士,寻求支持和帮助,如当事人的好友、亲戚、同事等,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促成调解。 五、敦促执行,消除顾虑。为了打消当事人对对方执行调解意见的疑虑,根据当事人要求,在审理过程中促使双方主动执行调解意见,争取做到案结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