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性重大任务,为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政策,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村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因此,中部广大农村地区的政法机关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体途径,紧紧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为服务和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致富能力为目的,进一步搞好中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在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中部农村地区政法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精心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还不十分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农村故意伤害案件进年来一直呈上升趁势,中部某县检察机关2006年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案件186件288人,其中故意伤害案件67件85人,占受理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且犯罪主体主要是农民,文化程度基本都是初中和小学,小学文化者较多。 2、封建迷信、赌博活动有所抬头。由于农村缺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封建迷信活动随处可见,如算命卜卦、看相测字、修建庙祠、求神拜拂、烧香等时有发生;在农村死了人,要扎彩楼、轿车、家用电器等祭品,还要看日子、选风水以及火葬后装棺土葬,不少农民把辛辛苦苦争来的钱,浪费在封建迷信活动上。 现在在农村集市或者有些学校附近,摆上几张桌子,放有麻将、扑克、象棋,专等农民在农闲打麻将、玩扑克,二元、三元钱一局,一部分农民整天沉迷于牌场上,还有因此而发生口角,有的甚至相互大打出手。 3、强奸、猥亵案件时有发生。这类案件发案具有季节性,犯罪大多发生在春、冬季节,侵害的对象就是妇女和儿童。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打工,村庄里留下的基本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被有些媒体号称为“386199”部队。中部某县检察机关2006年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案件186件288人案件中,有19件21人因涉嫌强奸妇女或者猥亵妇女、儿童的犯罪,占受理案件总数的百分之十点多。 4、“两抢一盗”案件居高不下。中部某县检察机关2006年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案件186件288人,其中涉嫌盗窃、抢劫的案件43件108人,占受理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多。盗窃、抢劫多为团伙犯罪,少的团伙三、五人,多的团伙有十几二十人左右,基本上是盗、抢、销脏一条龙。犯罪大多发生在冬季,盗、抢对象由原来的农机具、耕牛,转向个体养殖场,农村集市的个体经营门店以及盗割通讯电缆。手段是先挖墙、撬门、撬窗,再实施盗窃。在盗窃过程中如被发现制止时,就对当事人进行威胁或者殴打当事人实施抢劫,当事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物被洗劫一空。 任何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形成的,问题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离不开时代的背景。针对中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基层组织管理能力软化。基层组织管理能力软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村庄里剩下大部分是妇女、老人、儿童,有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和党支部对外出的农民管不到,对在家留守的妇女、老人、儿童又管不了,甚至有的个别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和党支部班子成员也出去打工,造成基层组织已基本陷入瘫痪境地。二是农村宗族势力加剧。个别地方的行政村群众受宗族利益驱动,形成宗族派别体系,争着当村干部,明争暗斗,出现了台上的整台下的,台下的告台上的混乱局面。三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公。有的行政村干部及其亲属带头超生,造成该处罚的不处罚或者少处罚,一般群众不该罚的硬罚款,该罚少的却要多罚,罚多罚少不按政策执行,全凭村干部说了算。 2、土地纠纷日益不断。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征用土地、租赁土地的增多而引起的纠纷,以及农民承包的责任的田间地头、承包转让和宅基地建房、拆迁等引起的纠纷,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 3、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贫富差距逐步拉大造成了社会上部分人员心态失衡,不满情绪暴长,有些人就会铤而走险,不劳而获,有些人不择手段大捞一把,最终影响的是人民群众赖依生存的良好社会治安。 4、农民法制观念淡薄。中部某县检察机关2006年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186件288人中,嫌疑人80%以上是农民,且文化程度80%以上的是初中、小学文化。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有限,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多,法制意志不强,遇事不冷静,甚至犯了法还不知道犯了法,犯了法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另外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对农民有过于注重调解赔偿,轻追究刑事处罚的思想,形成了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给农民造成犯罪了,花些钱就可以不进监狱的混乱思想观念。 5、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有时处理问题不及时,相互推委。有些案件派出所、法庭都可以受理,部分当事人不知道去哪个部门好,弄不好是先受理的部门处理不了,事后其他部门也不愿接手处理。造成了相互推委,久拖不决,这样不仅保护不了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了隐患。 6、人民调解委员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素质不高,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处理问题不能一碗水端平,有的因种种原因,纠纷得不到及时调解,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进而演化成刑事犯罪。 7、网络安全教育不到位。如今网络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于网络业务的开发也是层出不穷,而这方面的相关法规制度却相当匮乏,及其滞后,许多网络游戏带有极强的暴力倾向,如传奇、CS等等,不胜枚举。此类网络是不适合认识能力较低的青少年玩的。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青少年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和好奇心,渴望自由和无拘无束。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而在有规律的家庭生活中,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很难有机会来满足这样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中他们的冒险心理和模仿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对于网络中存在的暴力、欺诈、赌博、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和倾向,他们又不具有认知能力和自我统一能力,认识、判断事物能力低下,因此他们很容易受网络的负面影响,性情容易变得焦虑和冲动,特别是出现了囊中羞涩时,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青少年,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去偷、去抢、去骗的念头。 中部地区农村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当地党委、政府对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有了一步步的新措施。在农村农民增产增收的劲头越来越高,耕田种地越来越积极。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中心任务,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根本目标。要实践这个目标,就离不开安定的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途径,做好中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重点、有阶段性地分析维稳和治安形势,研究群防群治工作,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挂点制度、基层四长(镇(乡)长、法庭庭长、派出所长、司法所长)的群众接访日制度和治安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抓苗头、打露头,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2、各级党委、政府、政法委的领导下,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建平安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现实需要,是政法各部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体现。活动中坚持“打防结合,以打促防”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此类犯罪的多发势头,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推行治安承包责任制,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治安防范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综治办牵头,公安派出所指导,村委会与承包人签订合同书,把一定区域的治安防范任务固定下来,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加强监督管理,从而实现治安队员岗位职业化、报酬货币化,责权契约化,确保治安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筹集治安承包经费 ,应坚持“谁受益、谁出资”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 4、探索以保险促治安,以治安推动保险的“治安保险”新机制。借助保险公司的社会信任度,以每户平均一天一角钱,全年保平安。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从保险费中拿出资金落实治安防范各项措施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村民家中物品一旦被盗,村民经济损失得不到及时赔偿的问题。 5、由乡(镇)统一组织对各村庄现有的机动三轮车、四轮车等大型农机具进行登记编号,车身喷写醒目的村、组及编号。买卖机动三轮车、四轮车等大型农机必须到派出所和综治办开具合法证明,否则经发现将以销脏、窝藏进行调查处理。 6、组建义务护村巡逻队,开展“我为他人守一天,他人为我守一年”治暗巡逻模式,维护各村社会治安,缓解治安形势严峻现状。各村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核,成立由8—10人组成的护村队(应以村干部为基础),护村队由村治保会负责管理,护村队长、副队长由各村治保主任、治安员兼任。要强化职责,各村要研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工作计划,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每村护村队可分为两班,分单双日值班,由治保主任、治安员带队坚持常年治安巡逻,并要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交接时相互签字监督。 要进一步完善护村工作,让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放心,使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安心。 乡(镇)综治办、派出所负责督查考核护村队巡逻打更人员工作开展情况。 7、对于愈演愈烈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应该客观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先想到的是狠查网吧,甚至用减少网吧的数量来减少犯罪的发生。不否认网吧管理的混乱和无序是诱因之一,但硬性的封堵决不是良策,只会招来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更强的探索欲望。因此,减少青少年犯罪应当从青少年心理上下功夫。一是要转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现代教学模式要和网络接轨,比如开办网络学校,开设网络课堂等。二是要开展青少年“网德”教育,建立网络诚信体系,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以及规范的网络伦理,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消除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消极冲击;三是要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是非长短,自觉培育良好的兴趣与爱好,用道德、知识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广大家长也要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有所监督和提醒,学校对学生加强网络知识的普及和引导,要形成共同的防范意识,为下一代创造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8、加强宣传教育,先进文化进农家,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基本的文化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进农家,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各级综治部门要与宣传、新闻、文化、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精心设计和组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好人好事。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营造扶正压邪、见义勇为的浓烈氛围。 增强公民的守法和防范意识。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 “法律进农村”等活动,搞好公民普法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通过广播、影视、报纸、书刊等大众媒体的引导作用,介绍各种对付犯罪、自我防卫手段,提高防范技能和意识,树立全体人民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观念。 |